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其游斜川事在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时陶渊明五十岁。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都昌、星子之间的鄱阳湖畔。
班坐:依次列坐。
南阜(fù):南山,指庐山。
曾城:山名,在江西星子县西五里,一名乌石山。
斜川诗:指陶渊明《游斜川》诗。
元丰壬戌(rénxū)之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季。
东坡:苏轼躬耕处。位于湖北黄冈东面,原为数十亩久荒的营地,苏轼在其处筑茅屋五间,名日雪堂。
挹(yì):通“抑”,抑制。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了了:明白,清楚。
前生:先出生,此有前辈之意。
却:还。躬耕:亲自耕种。
鸟鹊:喜鹊。
倾:斜,此就山体形成的斜坡而言。
亭丘:即四望亭的后丘。
孤秀耸曾城:孤峙秀美如同耸立的曾城山。曾城,增城山,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
余龄:余生。

赏析

  这首词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起笔甚为突兀,直以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他后来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陶渊明好饮酒,自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饮酒二十首》序)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但他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以逆为顺,因而“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

  词的下片略叙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正如其《雪堂问潘邠老》所说:“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仅以粗略的几笔勾画,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意适于游,情寓于望”,超世遗物。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而不知是否也会像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那时王安石已罢政数年,章惇、蔡确等后期变法派执政,政治生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政局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似随手写出,未曾着意经营,而词人胸中自有成熟的构想,故下笔从容不迫,不求工而自工。从纵的方面看:醉醒连渊明,渊明连躬耕,躬耕连东坡,东坡连及雪堂与周围景物景物连斜川,最后回应到陶渊明《游斜川》诗之“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迤逦写来,环环相扣,总不离于本题。从横的方面看:写周围景物,于所居之东坡则加细,说及一夜至晓的春雨、新晴;对西南诸景则只大略点出泉、溪、亭、丘,似零珠之散,合之则俨然是一幅东坡坐眺图,总归到“都是斜川当日景”之内,诚亦“至今使人想见其处”。以似斜川当日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对陶《游斜川》诗结尾所云“中觞纵遥怀,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当亦冥契于心。苏轼对付逆境有自己的特殊态度。他对生活有信心,善于从个人痛苦情绪中解脱出来,很快适应环境,将生活安排得很好,随遇而安。从这首词里也侧面反映了他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方式:躬耕东坡,自食其力,窃比渊明澹焉忘忧的风节,而且对谪居生活感到适意,怡然自乐,令政敌们对他无可奈何。苏轼有时难免有一点衰迟之感,却也留心着局势的变化,注意保存自己,不久神宗皇帝死后,哲宗即位,他又起复,积极从政了。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得罪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次年冬天,黄州大雪盈尺,十二月二日微雪,至二十五日大雪始晴。下雪期间,苏轼在东坡营造了房屋苏轼以为东坡雪堂初春的情景宛如渊明斜川之游,因有此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波湛横眸,霞分腻脸。盈盈笑动笼香靥。有情未结凤楼欢,无憀爱把歌眉敛。
密意欲情,娇羞未敢。斜偎象板还偷睑。轻轻试问借人麽,佯佯不觑云鬟点。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溪。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

拾栗走村稚,凿垣巢乳鸡。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落日仍江县,相逢下马鞍。
频忧从者病,可奈故人寒。
老人囊书脱,平生匣剑乾。
长年只少睡,忽漫语盘桓。
薄俗滔滔逐水流,谁能古道两绸缪。
白云终日静相向,紫气有时来更留。
啼鸟已呼春到了,醉驴曾记旧游不。
山林乐事输君早,未遇仙炊已转头。

暑衣初进满宫床,雾縠云绡五月凉。化洽周南无一事,尚吟絺绤葛覃章。

朝阳散宿烟,登望思悠然。
檐影晴偏暖,云容晚更鲜。
共欢时景好,不惜岁华迁。
旋试娇骢步,新调宝瑟弦。
宫花红照耀,御水碧潺湲。
歌吹清连夜,辎軿丽满川。
依林张幄幕,夹道建鞦千。
仙乐来天上,祥光起日边。
游丝经冉冉,芳草绿芊芊。
圣制呈春色,周流遍八埏。

寒岩草木正严冬,一日春回雨露浓。安石故居遗雪竹,道林新塔倚云松。

木鱼声断催朝饭,铜鼎香销起暮钟。千载奎文留秘藏,天光午夜照金容。

守土穹官先败北,防河诸将亦笼东。哦松射鸭闲官耳,一死犹能作鬼雄。

八九间茅屋。拓轩窗,晓清清地,数峰凝绿。唱罢花冠灯未杀,料理牙签玉轴。

三万卷、丘侯都熟。谁写草堂新画本,有瓯波、小印鹅溪幅。

一分水,二分竹。

兰台共说秋霜肃。话甘棠、苍生又仰,春风和燠。锦袋绯鱼抛掷久,三径未荒松菊。

谅心与,白云相逐。传世文章公莫秘,读书台、例向匡山筑。

千载下,想高踯。

呼儿携妇裹书编,月色滩声共一船。
回首已游三峡水,此行那不谓登仙。

宾客门前问疾回,图书案上乱成堆。卧闻片雨空阶滴,想见名花别墅开。

油幕纵然藏锦树,画阑定自污苍苔。东风好为催春霁,扶病还须载酒来。

旧德推当代,新悲入故乡。直当冠獬豸,清可濯沧浪。

美研精煤色,文瓯昼茗香。生平无复见,流涕送幽堂。

从来图易必思艰,运甓工夫莫放闲。
万里功名终竟在,百年元气早须还。
安危着眼棋枰外,中否留心弩括间。
寄似匆匆无几语,华阳东去是潼关。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微霜风物色凄凄,路入黄山是五谿。
帝子不归汾水上,行人愁过穆陵西。
荒原晓露铜驼泣,古驿秋风铁马嘶。
独客伤神家万里,斜阳征雁楚天低。

萱草花开山路头,内家景致落林丘。风尘不改好颜色,应与行人消百愁。

慈悲说斯法,现疾为众生。纯陀献后供,妙德亦同行。

名相有差别,法身同一形。化身千万亿,方便立空名。

不须执有法,圆通最大精。

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怪石难为古,奇花不敢妖。
调高非郢雪,思静碍箕瓢。未可重吟过,云山兴转饶。

花影深帘重。斗帐微寒,一枕香云拥。何事起来常懵忪,绣被红翻,颠倒思前梦。

画楼高,香陌迥。千万垂杨,又被东风送。门外莺啼芳草动。

独自开奁,检点钗头凤。

湖上芙蓉近小舟,晓来清泪对花流。
吴州客自伤长夜,不为西风怨早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