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波险恶。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子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yǐng):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至周口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入淮而东流。
孤帆明灭:一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huàn)游:在外做官。
“孤负”二句:写兄弟风雨之夜相聚谈心的乐趣。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应物)诗,至‘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风翔至是时已二十余年,仍未实现“对床夜语”的愿望,故日“孤负”。孤负,辜负。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生活的话。萧瑟,指雨声。
生华发:花白的头发脱落。
“一尊酒”二句:此时苏辙在黄河边的汴京(开封),故苏轼向黄河侧遥举一杯酒,表示祝福。尊,通“樽”,酒杯。
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眉间”句:谓眉问出现黄色,有即将归去的征兆。韩愈《郾城晚饮赠马侍郎》诗:“眉间黄色见归期。”
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乱。

赏析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水”的爱好。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孤帆明灭”极见盼望之切。由盼望兄弟远来相聚,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宦游无根,相隔千山万水,写得非常平实。

  “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苏轼与苏辙从小一同读书,形影不离。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韦应物的“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诗句,相约以后早退,共享闲居之乐。苏轼任凤翔幕府时,临别赠苏辙诗曰:“夜雨何时听萧瑟。这两句充满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意境清幽而浪漫,从中可见词人内心深处的高情雅致。另外,这两句是一贯而下的,“孤负”二字一直贯到底,也照顾了上文。正因为自己宦游天涯,相隔着万重千叠的白水青山,望断孤帆明灭也终于不能相见,才辜负了当年林下归隐之约,不能对床同眠,共听萧瑟夜雨。所以上片结尾便归结为聚少离多之恨,由长恨而不觉满头白发了。

  这首词上片正面写系念之情,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全是写实。而下片的“尊酒”晤谈,把臂“相看”,以至同“觅残春”,则全由具体细节编织而成,却又全是写的梦境。一半抒情,一半写实,抒情全是实情,写实却是梦境,构成了这首词的特别章法。古典诗词中写梦境的名篇很多,但大都有入梦出梦的描写,交代得很清楚,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甚至标题中都标明是梦。但这首词写梦境,却始终未加点破。换头以后,突兀而来,仿佛苏辙真的来到了黄河之侧,怀酒清话,无限缠绵。表面上看起来不知所云,但往细处看,原来这是在写梦。

  梦中兄弟相见,共饮于黄河之侧,畅谈往事,互看容颜,大有杜甫《羌村三首》“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意。但杜甫是把实境写得如梦,而东坡这里,却是把梦写得如同实境。“衣上”两句,上句是未见时相思之深,下句是写既见时衷心之喜。“添黄色”出于《玉管照神书》,这是一部谈命相术数的书,而苏轼晚年多读道书,诗词中也往往掺杂道家辞语,这里的“眉间喜气”云云即为一例。这两句一写衣上,一写眉间,充分写出了亲人相见之喜。而衣上的“旧痕”正反衬出眉间“喜气”之重,是写得浓墨重彩,非常感动人的。

  这首词的下片写梦境,入梦时既未说破,到结尾也不写出梦,更不点明。只由梦中相见的喜气重重而回顾上片的辜负林下,“便”字轻轻一逗,用得很好。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辜负了当年的林下之约,现在居然在不自觉其为梦的梦境中相见了,当然要领略林下之约的情趣。于是便相携游赏,在故园的池台之上寻觅尚可追踪的“残春”。“春”而曰“残”,也很切合东坡暮年的心境。“便”,还有即便之意,在一气重更之中仍透露出一丝凄凉的况味。池上的残春已近尾声,片片飞花如雪,即便相见相携相赏,也终究是相顾两衰翁了,词境颇为萧瑟。不过,“花如雪”到底是很美的,无多的晚境更值得珍重,萧瑟而并不衰飒。

  这首词感情真挚动人,词人以兄弟的情谊为主线来写景抒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其中也夹杂着对官场的厌倦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当时作者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据朱疆村引王文诰《苏诗总案》,谓此词为“壬申二月作”。按壬申为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元祐六年,苏轼知颍州,闰八月到任。七年二月,改知扬州,三月到任。二月还在颍州,与词的首句“清颍东流”正合。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汉祖高风百尺台,千年客土生蒿莱。
何穷人事水东去,如故地形山四来。
江淮犹沸鲸鲵血,八十一车枉归辙。
白叟逢迎皆故人,牢酒欢呼惜将别。
崤渑迢遥非我乡,死生此地何能忘。
酒阑鸣筑动云物,青衿儿曹随抑扬。
尔时可无股肱良,端思猛士守四方。
君不闻淮阴就缚何慨慷,解道鸟尽良弓藏。
地脉从来是福乡,广文高致更无双。青精饭熟云侵灶,
白dk裘成雪溅窗。度日竹书千万字,经冬朮煎两三缸。
鲈鱼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忆汉江。
华省支残俸,寒蔬办祭稀。安坟对白阁,买石折朱衣。
蜀客弹琴哭,江鸥入宅飞。帆吹佳句远,不独遍王畿。
相逢倾盖几何时,世俗於君亦诡随。
但觉文名惊朽钝,径令诗腹化神奇。
别来已赋三秋句,久欲尊为一字师。
洗耳正须过习簿,强於太乙夜烧藜。
朱游英气凛生风,濒死危言悟帝聪。
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凄风急雨脱然晴,当道横山似见迎。
野水茫茫何用许,斓供游子濯尘缨。

入国洋洋颂借留,二年高廪趁时收。可能万物尽吐气,邦伯人人元道州。

仙亭牡丹树,不数玉山桃。忽漫相逢处,开花烂熳高。

彩云停度曲,迟日动挥毫。明岁天坛路,春风忆锦袍。

簿书尘涴人,高士莫肯顾。我穷敢言高,糊口随所遇。

一遭猿鹤嗔,讵能虫鱼注。读礼口不盈,披易体忘互。

案惟朱墨尘,吏执符移付。催科本虽拙,勉强亦备数。

有时迅檄来,又办走长路。名山谩在眼,俗驾不容驻。

兹游岂无意,发兴亦已屡。心知江山奇,远目当与寓。

冠裳裹病躯,汲汲忘旦暮。今日复何日,从君举幽步。

柳深尚藏乌,水浅可立鹭。离离网举鱼,隐隐舟横渡。

登临得胜地,一览万景聚。况远城市喧,无复尘埃污。

六籍烂星罗,百氏纷云布。窗虚明照人,几净寒生雾。

仰止夫子堂,敬诵昌黎句。文章何足言,道义有真趣。

由来重儒学,所贵通世务。恨我拙且迂,浪奉先生屦。

明朝九衢尘,回道迹已故。重来定何时,诗就发如素。

唤常娥白兔下蟾宫,玉杵捣玄霜。自焚兰古鼎,心融灵素,默契歧黄。

不假残膏剩馥,时俗共传方。用我上池水,遍洗膏肓。

家住六龙城里,有旧家风月,三径苍筤。更一林、新栽红杏暖生香。

问年来、活人多少,只冁然、微笑说寻常。谁能为,写成佳传,汗竹流芳。

卖药韩康伯,还丹吕洞宾。相逢况有葛天民。笑杀神仙,元只在红尘。

赋就甘州曲,惊回池上人。悟君那得笔如神。割我一川秋色一江云。

同宗同在旅,彼此系微官。所去无多远,其如相见难。

连云秋树老,卷雪暮涛寒。几度空江上,思君独凭阑。

草堂一觉巫山梦,行雨行云今不知。半夜青灯两行泪,催妆犹记去年时。

醉归那忍旋分手,竹屋灯明。石鼎茶声。坐久听来酒力轻。粉笺染就芙蓉滑,小句初成。转自凄清。寒逼春衫欲二更。

行藏由命不由身,一卧东山三十春。谁谓他乡各异县,与君相见即相亲。

深深竹林下,圆庵最幽僻。高怀本恬旷,野趣助閒适。

众人奔名徒,浮世萦物役。岂知庵中乐,道胜心自逸。

把袂相看别恨长,片帆明发挂微霜。
乌头也向愁中白,马色都教病里黄。
峡暗楚云难入梦,江连巴字易回肠。
故人独有严公在,重与挑灯话异乡。
百喙吟春不暂停,长疑春意未丁宁。
数声绿树黄鹂晓,如笑从前着意听。
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
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
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
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
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
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睿哲维唐,长发其祥。帝命斯祐,王业克昌。
配天载德,就日重光。本支百代,申锡无疆。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