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绝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
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
有客舟从那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
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
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妆。
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注释
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搀:刺,直刺。
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
峨峨:高耸的样子。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
“晓镜”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贾(gǔ)客:商人。
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赏析

  这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l078)苏轼任徐州(今属江苏)知州时创作的。题中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一作右)武卫大将军,世称李将军。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明代画论家董其昌说他是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宋代《宣和画谱》评其画:“皆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缈难写之状。”可见他的着色山水画同王维的水墨写意山水也有相似之处,都重视意境创造,使画中有诗。苏轼题咏的这幅《长江绝岛图》早己不存,今存《江帆楼阁图》是青绿山水,颇有郁勃、恢宏的盛唐气象,相传是李思训墨宝。

  诗意解析

  这首诗构思缜密,章法严整,层次分明。依其诗意的进展,可分为三段。开头五句为第一段,描绘长江和绝岛,是对这幅画内容的总概括。“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山色苍苍,水光茫茫,点明这是一幅青绿色的平远山水,而且画面浩淼空阔。“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和小孤山。大孤山在江两九江市东南鄱阳湖中,四面洪涛,一峰独峙;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屹立江中,与大孤山遥遥相对。苏轼说二山皆在“江中央”,可知李思训所画的未必就是大小孤山,而是苏轼在观画中感到这两个绝岛的形状与位置同大小孤山相似,遂想象它们就是大小孤山,并以此展开诗的艺术构思,为诗的奇妙结尾埋下伏笔。“崖崩”两句具体描写“绝岛”即大小孤山,这是画面的中心。这两座山四面环水,山势险峻,山上丛林茂密,一棵棵高大的乔木好像巨柱巍然耸立,直插云端。德国文艺理论家菜辛在《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一书中说:“诗描绘物体,只通过运动去暗示。诗人的妙技在于把可以眼见的特征化为运动。”苏轼兼擅诗画,对诗画各自的艺术特长和局限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他描绘长江上的这两个绝岛,不作静态的刻划,而是通过运动去暗示和展现。“崖崩”,写山崖太陡峭而引发崩塌;“路绝”,写山石滚落,堵塞了道路;“猿鸟去”,写猿鸟惊惶四散,消失在深林中。“搀”(chàn),刺,插入,这个动词也赋子静穆的乔木以刺天的动态和气势。画幅上并没有猿鸟,但诗人不说“无猿鸟”而写“猿鸟去”,仿佛他亲眼见到猿鸟纷纷逃进了密林,这是诗人灵心虚构、无中生有的妙笔。

  韵律变化

  “客舟何处来”以下四句是第二段,写画中小船。笔者欣赏过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的摹本,幽以“江帆楼阁”为题,但画面上以江岸楼阁和树石为主体,那几只帆船是很小的,所以我猜想苏轼题咏的这幅《长江绝岛图》,大概也只有一叶小舟吧。然而这不起眼的一叶小舟,在苏轼的笔下竟占据了诗的中心。他先用一个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再以生花妙笔,反复描写、渲染。棹(zhào),船桨。“客舟”两句说,这只客船从哪里来?船工划桨时唱的歌声在江心水上忽抑忽扬。南朝梁代诗人丘迟《发渔浦》诗有“棹歌发中流”句,苏轼去掉“发”字添加了“声抑扬”三字,这抑扬的棹歌声便在读者的耳际萦绕回荡。“沙”,指沙岸。“软”,柔软,细弱。低昂,犹俯仰。“沙平风软”两句,诗人恍若置身画中,登上了客船,眺望前方:沙岸平旷,江风轻柔,江上远景望无际。江波一起一伏,诗人观看江中孤山,也随船一起忽高忽低,时俯时仰。熙宁四年〔1071)六月,苏轼写了首拗体七律《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第四句是“青山久与船低昂”,第七句是“波平风软望不到”。苏轼这首题画诗又重复用了这两句,上下只换了“沙”、“孤”二字。可见,这是诗人船上观山亲身体会而获的得意之句,表现出人们乘船时都有所感受却从未有人用诗句传达写出来的情景兴味。人、船、山一起低昂,而且是持续地长久地低昂。这种动态多么新鲜美妙,有旋律节奏感,充满逸趣,苏轼仅用“孤山久与船低昂”七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真是才华横溢,大家手笔!绘画是视觉艺术,画家用颜色、水墨、线条在纸上描画出的景象,读者的眼睛直接看得见,因此,绘画形象的鲜明性、直观性,是用语言符号作为表现媒介的诗歌比不上的。但人有多种感觉最主要的审美感觉是视觉和听觉。绘画只能够表现视觉,而无法表现听觉,还有触觉、味觉、嗅觉。绘画是空间艺术,一幅画只能描绘在一个空间中的瞬息情景。诗歌却是灵活地结合着空间的时间艺术,它不宜于描绘静物,却可以自由地用语言表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在这一段诗中,我们见识了苏轼精通诗画艺术奥秘的本领。他先用“棹歌中流声抑扬”添加了画上没有的悦耳歌声,再以“孤山久与船低昂”表现长久持续的动态,从而在再现画境中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

  动态诗境

  画面上的景物己写完,无声的静态画境己转化为有声的动态诗境。按照一般题画诗的作法,诗人或对画中情景加以赞美,或对画家与画作发表评论,诗即可完满收结。大诗人苏轼却妙脱蹊径,迥生慧心。他利用有关大小孤山的民间传说,挥毫落纸如云烟,写下诗的第三段,开拓出一个奇丽浪漫、谐趣盎然的新境界。峨峨,高耸貌。烟鬟,女子发髻。晓镜,早晨照的明镜。贾(gǔ)客,商人。小姑,即小孤山。彭郎,即澎浪矶。欧阳修《归田录》卷2载:“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疑然独立,而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这四句诗说:大小孤山的峰峦,在水雾缭绕之中,宛若两个女子高耸的发髻。看,她们在早晨照着明净如镜的江面梳理新妆呢。船上的客商,你的举止不要太轻狂了,美丽的小姑早就心有所属,她在前年己嫁给了英俊的彭郎。前二句,诗人妙以女子发髻比喻二山之峰峦,以镜喻水面,又以女子晨起对镜梳妆形容江中二山。结尾两句,更把比喻、拟人、谐音双关等表现手法融于一炉,根据小姑嫁彭郎的民间故事戏为谐语。于是,诗人对祖国如画江山的深清赞美,对李思训绘画作品的高度评价,也就含蓄风趣地自然流露出来。从诗歌意境创造的角度来看,诗的第三段是从前二段写实的基础上恣发奇想、凭虚营构的。“峨峨两烟鬟”与“小姑”,同“大孤小孤”首尾呼应:“舟中贾客”也与“客舟”上下承接,使诗的意境完整浑成。清人纪昀赞扬此诗“绰有兴致”,却贬斥“末二句佻而无味,遂似市井恶少语,殊非大雅所宜”(《纪评苏诗》卷17)。这位纪老夫子貌似高雅,但这几句话已暴露出他偏狭、保守、酸腐的审美趣味。提倡性灵说的袁枚评:“‘小姑嫁彭郎’,东坡谐语也。然坐实说,亦趣。”(《随园诗话》卷16)主张诗歌要有“细肌密理”的翁方纲说:“‘小姑’即上‘与船低昂’之山也,不就俚语寻路打诨,何以出场乎?况又极现成,极自然,缭绕萦回,神光离合,假而疑真,所以复而愈妙也。”(《石洲诗话》卷3)袁氏肯定“小姑嫁彭郎”句的谐趣,翁氏对此句之妙作了美妙的赏析,笔者十分赞同。

  语言节奏

  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诗题中虽无“歌”、“行”这类字眼,但我感到他是用七言歌行体来写这首题画诗的。全篇十三句,有八个七言句,三个五言句,两个三言句。开篇是两个三言句,以下两段以一个五言句或两个五言句起头,这使诗歌具有活泼的民间歌谣风味,又是七言歌行以七言句为主,交织穿插三、五言句的常见体式。通首押声音清亮的下平声阳韵。诗人有意运用“苍苍”、“茫茫”、“峨峨”等叠字词,,还有“崖崩路绝”、“沙平风软”句中对仗,又重复“大孤小孤”、“孤山”、“小姑”等词,形成了流丽圆转、回环往复、舒缓起伏、悠扬和谐的声韵节奏。这恰好与客舟摇漾、山船俯仰的情景相适应,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清人方东树称赞此诗:“神完气足,遒转空妙。”

创作背景

  这首题画诗,是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今属江苏)知州时创作的。题中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一作右)武卫大将军,世称李将军。他的山水画多以青绿胜,明代画论家董其昌说他是山水画“北宗”的创始人。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敛版辞汉廷,进帆归楚幕。三江城上转,九里人家泊。
好酒近宜城,能诗谢康乐。雨晴西山树,日出南昌郭。
竹露点衣巾,湖烟湿扃钥。主人苍玉佩,后骑黄金络。
高视领八州,相期同一鹗。行当报知己,从此飞寥廓。
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
末客朝朝铃阁下,从公步履玩年华。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闻香已入中都府,团品争传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跨。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唐溪析春溜,一股入清渠。
循庭始演漾,走圃辄萦纡。
淙淙潄幽石,唯唯泳织鱼。
瀑来聊激浊,澄罢复涵虚。
恃源纔自润,流波愧挹馀。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落日山川晚鼓休,西风楼阁远烟收。清谈亹亹忘尘役,醁酒深深战暮秋。

独恨去当亹草路,不能留见菊花浮。更惭健句酬衰唱,刻烛甘输第一筹。

纤手行杯红玉润。满眼花枝,雨过胭脂嫩。新月一眉生浅晕。酒阑无奈添春困。
唤起醉魂君不问。憔悴颜容,羞与花相近。人自无情花有韵。风光易老何须恨。

仲夏草木莽,离慜郁长鞠。凉台不可得,仁祠映林麓。

呼儿移卧具,来就老尊宿。板榻欹云眠,草裳离尘服。

炎光大火灼,惟期就汤沭。忽然玉虎鸣,但觉金鸡伏。

奋铎振天关,冲孔回地轴。顿忘瘅暑心,愿言被雾縠。

始知转眼间,世事多翻覆。贫贱安足悲,篝灯向西塾。

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
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

粒食衣茧苦贪求。锁眉头。利名搜。酷恋埏埴,为器弄风流。

谩到宝山甘空手,只坐守,这轮回,未肯休。不如返照一身修。

马猿收。汞铅留。火爇丹炉,按候谨添抽。炼就一真圆明宝,射宇宙,莹无疵,价莫酬。

春几许。红透数枝花雨。管领风光谁是主。酒边人楚楚。好与写将乐府。积与画教眉妩。醉后不知庭院午。隔帘双燕语。

南越之南揭阳岭,突兀层峦黄岐山。从秦历汉群峰出,流云飞霞不可攀。

上有浮屠拂云起,石湖千载抱泉水。悬崖风雨古木疏,春色秋容翠微里。

磊石玲珑溪谷中,洞门双辟竹与松。盘桓宛转多迂怪,叠巘连岫度晚风。

俯临玉窖之双溪,舂容夜月映沙堤。山高水清长无绝,渡水登山无尽期。

昔人独有陈夫子,幽栖选胜风流美。古今地灵应相托,山中仙客良有几。

流年难驻且從容,莫厌多情事万重。
深院晚因留客锁,小栏春为惜花封。
家山久驻偷归梦,庭桧清含入夜钟。
更有薄游长记得,翠钿遗处绿阴浓。
梅传春信菊延秋,万壑千岩引胜游。
明月半船招贺监,清风满袖挹浮丘。
意间自得琴书乐,身隐犹怀畎亩忧。
但得八荒皆寿域,饭疏饮水亦何求。
梢风有劲质。
柔用道非一。
平织方以文。
穹成圆且密。
荐羞虽百中国。
所贵浮天实。
幸承欢醑余。
宁辞嘉宴毕。
至日行时令,登台约礼文。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昼漏听初发,阳光望渐分。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群。
惠爱周微物,生灵荷圣君。长当有嘉瑞,郁郁复纷纷。
见花忆郎面,常愿花色新。为郎容貌好,难有相似人。

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

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

谁向蟠溪隐,蓑笠恐不暇。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

星分井鬼占高躔,琐细还书食馔编。
不作屈原醒到死,却同李白醉登仙。
濡涎唧唧生泉眼,閟息陶陶乐瓮天。
口腹固知能累德,为渠风味一轩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