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黄阁勋名,黑头卿相,瑶池第一神仙。蕉林书屋,烟景胜平泉。
珠岛花洋万里,牙樯送、南海归船。还朝后,锦袍茜袖,长侍紫宸前。
华筵。群献斝,升平法曲,象管鹍弦。有尚书红杏,丽句新填。
岁岁凤城今夜,阳回处、暖在春先。缃梅绽,风光正好,次第到秋千。
繄余昔龆龀,嬉戏慈母旁。开园种秋菊,寒花映书堂。
殷勤慈母心,采菊缝枕囊。祝儿蠲宿痾,祝儿好容光。
垂垂手中线,宛宛生清香。人生嬉戏时,此境安可常!
堂北萱草花,萎谢惊秋霜。峨峨大宛山,阡表齐泷冈。
前年菊花时,登高作重阳。墓门一瞻拜,宰木寒烟苍。
去年菊花时,奔走为戎装。枕戈待旦心,力筹保鲲洋。
今年菊花时,故园成战场。不及哭墓行,寸草心徒伤。
空山此高卧,哀泪沾秋裳。
编竹补疏篱,生刍束酒旗。鸡豚田祖庙,鹰犬猎神祠。
玉糁菰为粉,琼酥豆作糜。儿童采芦叶,争学短箫吹。
黄鸟间关啼不住。断送残春,阵阵桐花雨。几日西窗深夜语。
微吟每到销魂处。
圆泖潮生西日暮。三老长年,抵死催人去。执手高楼轻别取。
锦笺空赠相思句。
宿鸟恋本枝,南雁意在北。飘飘愧此身,一岁四行役。
所忧盗贼多,不独冻馁迫。东下姑苏台,残年傍水国。
金银佛寺开,信美无与适。细人尚姑息,贤者贵为德。
之子白玉温,令我心悦怿。晤语契深心,洞彻有清识。
学贯天人际,溟涨与笔力。神功接混茫,风雷缠地脉。
灵芝冠众芳,冰壶动瑶碧。紫燕自超诣,尤异是龙脊。
流传必绝伦,许与必词伯。喧争懒著鞭,飞腾知有策。
吾道属艰难,鸾凤有铩翮。天门郁嵯峨,乘槎断消息。
干戈尚纵横,道路时通塞。顾惟鲁钝姿,养生终自惜。
桃源无处寻,黎民糠籺窄。故国莽丘墟,梦归归未得。
怅彼高飞禽,何以有羽翼。匡山读书处,宿昔长荆棘。
阴房鬼火青,战地骸骨白。骨肉恩书重,看云泪横臆。
西江万里船,终当挂帆席。天寒鸧鸹呼,北风破南极。
梅花已飞翻,节序昨夜隔。感激在知音,书此豁平昔。
宇宙信空阔,方外多友生。世情到口厌,名障入心轻。
月写风枝影,人惊夜雀声。射堂千亩雪,乘醉更同行。
东风花事已离披,绣出天然一段奇。彷佛灯笼媚妃子,当时不遣潞公知。
尚父重来国有瘳,再移双袖揖浮丘。进为初迫人閒世,退老仍怀天下忧。
娱戏烟霞资辟谷,栽培松菊助吟秋。天心此欲中兴去,蕙帐山猿恐莫留。
裙腰一带蘼芜草。山深那许红尘到。昨夜几丛开。月明人未来。
云依花梦稳。梦入潇湘冷。何处著春愁。烟波只似秋。
月地云阶几度秋,填桥何用驾方舟。仙槎却是君家物,银汉还应认旧游。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