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思妇念远之小令。词人将时间集中在一个清秋之夜,将环境集中于一所闺房之内。在以内环境描写人物心态时,又以外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从而使人物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门道”铺排了一个出发点和经由路:闺房中思妇的梦魂正是由此飞向千里青门之外,“青门”当为所思之人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外环境,但它只不过是出现于思妇梦魂中的一个虚象,实际仍包含于词中的规定情境——内环境之中。下面两句:“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即是内环境的具体展现:闺房中锁在碧笼中的鹦鹉正在怨诉着秋夜的漫长,难待天明。“更”读若“耕”。古时以更漏计时,秋日昼短夜长,故曰“长更”。鹦鹉以金锁锁在碧笼中,点出闺中人富贵高雅的身分。此二句的高妙之处不特在于它以细节的典型性,表现了内环境的特征和人物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准确、巧妙的象征,女主人公正像一只被金锁锁在碧笼中的鹦鹉。她虽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幸福。“鹦鹉怨长更”更是女主人公心境的表达,夜长夜短对于鹦鹉来说是无谓的,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万物之灵——人,才会有夜长难耐的感触,“怨长更”三字确切地表现了一个耿耿不寐的夜思者的心境,这主要不是指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而是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即心理时间的漫长。
下阕依然是内外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典范之笔。“罗帏中夜起”紧承上阕后二句而来,依然是内环境的继续展现,由于鹦鹉的怨音惊醒了女主人公来往于青门道上的梦魂,而揽衣起坐,依帏而立。她向外一望:窗外月光清澈如水,圆圆的玉露变成细碎的霜花,霜花与月光互相辉映,益发皎洁耀眼。“玉露不成圆”,此句最妙,它把自露为霜的微妙变化尽现于笔端。“霜月”二句写的是外环境,而这正是从内环境的视点中展现出来,因而显得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孰内孰外以至使人无法区分。“宝筝悲断弦”则又由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内环境的刻画:女主人公清宵不寐,愁绪无法排解,便坐到宝筝前抚弦以自遣,然而弹奏未几,琴弦就嗄然而断。弄筝而弦断乃心有郁结情绪不宁所致,又是不祥不吉的象征。因而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悲凄欲绝,如同断弦一样纷乱而又空寂。
酬唱新诗满剡藤,阿咸林下是良朋。作亭长老惭刘季,从博徒游笑信陵。
二顷稻田三亩宅,半床书卷一窗灯。且耕且读家风在,劫后犹存祖武绳。
何处飞来玉笋峰,似曾排闼为吾容。隔江翠色迎孤棹,故国白云知几重。
树老时鸣枫叶雨,山空远递夕阳钟。十年回首凋玄鬓,欲蹑征鸿恨莫从。
宋玉当年作云赋,梦中直与云相遇。心虽拳拳未忘楚,何不放云出山去,徒使襄王朝朝暮暮行雨处。
君家西江西,合共西云住。胡为独爱湘浦云,姓字幡然不分付。
吾闻宜春旧湘邑,无乃湘云返其故。又闻昌黎逐东野,四方上下云同趣。
君纵不来云亦度。洞庭波寒秋叶稀,湘云冉冉生君衣。
岳麓峰前呼白鹤,衔出沧洲老子飞。明月随君归,湘云吴云谁是非。
呜呼!有明神宗之季国卼臲,光宗继之更短折。维时先生官给事,顾命乃与大臣列。
防微肩巨定大计,选侍移宫一朝决。再起中丞赴双阙,大柄已被阉人窃。
干儿义孙满庙廊,二十四罪愤所切。赤县争高宦者祠,彤庭遍染中丞血。
讵有婪赃杨大洪,舍人宁死心如铁。或言汉之厨顾洁其名,唐之牛李营其穴。
宋之洛蜀明东林,党祸纷纷蹈覆辙。封疆已被门户误,遂讥先生太激烈。
我谓此言殊不然,藉口保身附明哲。假使当年稍媕婀,张禹孔光更何别?
君子岂能误国家,目为党人正气绝。呜呼!正气绝,国乃灭。
江村好,柳眼乍舒青。水涨红桥浮嫩鸭,阴浓绿树听啼莺。
游赏及时新。
西风动禾黍,败叶堕梧楸。空寄蜉蝣世,难寻麟凤洲。
烦忧伤拥树,多难怕登楼。怅恍重泉杳,孤魂何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