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思妇念远之小令。词人将时间集中在一个清秋之夜,将环境集中于一所闺房之内。在以内环境描写人物心态时,又以外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从而使人物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门道”铺排了一个出发点和经由路:闺房中思妇的梦魂正是由此飞向千里青门之外,“青门”当为所思之人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外环境,但它只不过是出现于思妇梦魂中的一个虚象,实际仍包含于词中的规定情境——内环境之中。下面两句:“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即是内环境的具体展现:闺房中锁在碧笼中的鹦鹉正在怨诉着秋夜的漫长,难待天明。“更”读若“耕”。古时以更漏计时,秋日昼短夜长,故曰“长更”。鹦鹉以金锁锁在碧笼中,点出闺中人富贵高雅的身分。此二句的高妙之处不特在于它以细节的典型性,表现了内环境的特征和人物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准确、巧妙的象征,女主人公正像一只被金锁锁在碧笼中的鹦鹉。她虽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幸福。“鹦鹉怨长更”更是女主人公心境的表达,夜长夜短对于鹦鹉来说是无谓的,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万物之灵——人,才会有夜长难耐的感触,“怨长更”三字确切地表现了一个耿耿不寐的夜思者的心境,这主要不是指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而是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即心理时间的漫长。
下阕依然是内外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典范之笔。“罗帏中夜起”紧承上阕后二句而来,依然是内环境的继续展现,由于鹦鹉的怨音惊醒了女主人公来往于青门道上的梦魂,而揽衣起坐,依帏而立。她向外一望:窗外月光清澈如水,圆圆的玉露变成细碎的霜花,霜花与月光互相辉映,益发皎洁耀眼。“玉露不成圆”,此句最妙,它把自露为霜的微妙变化尽现于笔端。“霜月”二句写的是外环境,而这正是从内环境的视点中展现出来,因而显得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孰内孰外以至使人无法区分。“宝筝悲断弦”则又由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内环境的刻画:女主人公清宵不寐,愁绪无法排解,便坐到宝筝前抚弦以自遣,然而弹奏未几,琴弦就嗄然而断。弄筝而弦断乃心有郁结情绪不宁所致,又是不祥不吉的象征。因而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悲凄欲绝,如同断弦一样纷乱而又空寂。
使君风流世所宗,饮酒不醉真酒龙。一麾出守濒海郡,三年坐啸擎雷峰。
有一酒狂人不容,闻君新醅荔支浓。沉香觥船大如斗,中有扇沙嫩鹿茸。
香狸之脯鲨鱼翅,玉盘行出和春菘。使我朵颐不能已,番禺千里来相从。
中秋月照郡斋夕,轰饮吏人俱辟易。鲸鱼自合乾百川,鼹鼠犹能尽一石。
玉山忽倒红氍毹,谈禅交吐夜光珠。娇歌婉转东西和,花旦温柔左右扶。
英雄达生无不可,一代糟丘今属我。古来贤圣尽浮云,岂必二豪同蜾裸。
昔人酒中谁陆沉,阮公一醉直至今。酣放动经六十日,千载惟公知此心。
江南破镜飞上天,三五二八清光圆。岂知汴梁破来一千日,寂寞菱花仍半边。
白沙漫漫车辘辘,鹍鸡弦中杜鹃哭。塞门憔悴人不知,枉为珠娘怨金谷。
乐府初唱娃儿行,弹棋局平心不平。只今雄蜂雌蝶两不死,老眼天公如有情。
白玉搔头绿云发,玫瑰面脂透肉滑。春风著人无气力,不必相思解销骨。
洛花绝品姚家黄,扬州银红一国香。千围万绕看不足,雨打风吹空断肠。
丹砂万年药,金印九州督,不及秦宫一生花里活。
长门晓夕寿相如,尽著千金买消渴。
临高台。望天衢。飘然轻举陵太虚。携列子。超帝乡。云衣雨带乘风翔。
肃龙驾。会瑶台。清晖浮景溢蓬莱。济西海。濯湖盘。伫立云岳结幽兰。
驰迅风。游炎州。愿言桑梓思旧游。倾霄盖。靡电旌。降彼天途颓窈冥。
辞仙族。归人群。怀忠抱义奉明君。任穷达。随所遭。何为远想令心劳。
叶出裁青玉,花舒染淡金。不存脂粉态,自有向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