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复何日,忽此涕泪垂。骨肉能几何,此泪来无时。
儿生不满晬,遂作终身期。若非泪属缘,谁遣梦我罴。
忆汝初生质,冰华粲琼枝。箸力不及兄,清澈似过之。
严翁抚两孙,足慰二子思。婆携母复抱,传玩争欣嬉。
吾弟蚤沦没,后生者难追。分支继中绝,亦以存孤嫠。
孰谓既死身,不能庇一儿。空斋坐无语,一感百念随。
岂不达死生,我哀心独知。登堂慰颜色,已矣不复悲。
馀情或未释,昨夜梦在兹。
虽云似蟹不甚似,若云非蟹却亦非。无意教君费装裹,君自装裹又付题。
世间美好人夺冒,略涉小丑推向谁。此幅傩云都不丑,知者赏之不容口。
涂时有神蹲在乎,墨色腾烟逸从酒。无肠公子浑欲走,沙外渔翁拗杨柳。
举世鸥盟多反覆,我翁强健果投簪。三薰三沐荡尘虑,一咏一觞偿宿心。
柱下相君能漱石,颍滨遗老悟休阴。天公报寿岂无意,要识三槐种德深。
先生高蹈隐西街,风月犹牵赋咏才。暂到邻家赏池馆,便将佳句写琼瑰。
壮图已让心先快,剧韵仍降字占挼。只有一条誇大甚,水边曾未两三杯。
朝上北阙书,暮登南归途。朝阳无意逐鸣凤,私情但愿为慈乌。
轩车百辆,清酒百壶。彼何人斯,中朝大夫。送尔孝子还姑苏。
君王今日恩,上如天覆,下如地铺。生死肉骨苏焦枯。
升堂母子重相见,一家拜舞齐山呼。
綦履鸣环左右间,佳儿佳妇及承欢。天回白日临瑶席,露洗红萱出画阑。
小爵注春宜燕适,长裾曳翠可高寒。升堂拜母俱名士,一记何惭在史官?
一夜飞踰黑水沟,山中又见大溪流。危帆甫卸还呼渡,真个无边宦海浮。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