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闺情词,上片咏草起兴,以芳草喻离恨,进而写出女子凤楼独居的苦楚,下片先写梦境,后写女子所居的环境,进一步表现抒情主人公念远的愁情。全词语言明自雅丽,笔法离合自然。这首词摆脱花间词人对妇女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在词史上有一定影响。
“细雨湿流光”,虽则五字,却道尽了初春的无限风光。细雨蒙蒙,洒落在春草叶上,留下滴滴水珠,微风吹过,泛起流光。“湿流光”意指主人公所度过的随春雨而流逝的岁月也是那样的冷涩恼人,正是“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流光”一词还将冷凄扰人的静态烦闷与时光流逝的动态惧忧结合起来,冷寂独处的日子往往感觉太慢,本希望快点度过,可是女人出于青春容颜易老的心理却又希望时间慢慢流逝。而“流光”一词又给人快速流去的感觉,如此矛盾纠结的心理集于此短短五个字中。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人生苦短的生命忧患意识。“芳草年年与恨长”也是以具象表现抽象的妙句,将无形的离恨比托于年年生、年年长的芳草,可感可触,极形象地道出抒情主人公忍受长久离别的痛苦。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一方面,它确切地描绘出了春天细雨绵绵之时。烟雾缭绕,茫茫一片的景象;另一方面,雾笼凤楼,人如同被困锁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无限心事,茫茫无以倾诉。两相对照,景情交融,给读者的感染力就非常之深。
“鸾镜鸳衾两断肠”。鸾凤成双,鸳鸯成对,“鸾镜鸳衾两断肠”中的这个“两”字既有两两成偶之物与自身形单影只的对比,也包含着两对成双之物对自身孤独情怀的连续刺激,语意双关,极有意蕴。
“魂梦任悠无,睡起杨花满绣床”。“魂梦任悠无” ,是对“烟锁凤楼”的反弹,禁锢在空闺中的少妇在梦中可以无拘无束,任情驰骋。可睡起所能看到的只是“杨花满绣床”。“杨花满绣床”与上句“魂梦任悠无”相印相称,一虚一实,互文见义。从这两句所描述的情景看来,思妇魂牵梦萦的意中人杳不见踪影。洒脱之余,更显悲凉。
“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她半掩闺门,等待恋人的到来,可是从清晨等到红日西斜,还未见踪影,她忍不住骂了一声“薄情郎”。爱之深,方恨之切。她口头称为“薄悻”,内心深处爱的深切。
“负你残春泪几行”。当无望中的盼望最终落空时,她便簌簌的落下泪来。词人不说抒情主人公是为所思之人流泪,而说因辜负了三春的良辰美景而为春光洒泪。此为本词又一出新的写法,同时也是对抒情主人公心怀的一种委婉诗意的表达。
丛芦盘豆隔风烟,关外心情夏景天。漫向稠桑呼妙子,可堪《锦瑟》忆华年。
贫携旧玩询胡贾,老乞金丹礼洞仙。明日雁行欣握手,却愁霜鬓两皤然。
纷纷谁识此情真,天地斯文骨肉亲。倦鸟已还幽郁处,化龙端属老成人。
炭添炉火常教热,心尽葩蕉又展新。窗外梅花明月夜,思君不见梦君频。
武夷风月与人同,光霁之体无彼我、无终穷。宇宙充塞,流行大通。
风月阅人知多少,人不见风月之始终。尧舜亦在光被中,回视浮云点太空。
千古此明月,万古此清风。风来无迹,月去无踪。口不可授神可融,回也卓尔末由从。
武夷风月匪衣钵,以付洪子得其宗。得之衣钵亦无有,老拳槌碎还穹窿。
辛丑夏四月三日,甘泉居士湛若水书于胥江舟中。
素云缺月挂秋河,听得临风《白苧》歌。湖水西来流不断,海潮东去是风波。
两肩疏影和烟雨,春光载将多少。负耒携锄,披云带月,竹外斜枝更好。
狂来脱帽。似花底秦宫,愿随花老。曲曲屏山,个人独倚罢香抱。
催花应喜信早。惹枝头几许,蜂蝶争闹。画阁湘帘,轻车宝马,定有寻芳人到。
安排草草。便无数香魂,夕阳凭吊。待唤园丁,更添栽翠蓧。
歌正停时,君酌酒、听余衷曲。念客子、从来琐琐,半生鹿鹿。
饥拾噎瓜亭畔蓏,狂遭胯下桥头辱。只憨时、瞠目望青天,如枯木。
性磊落,难谐俗。君何意,偏怜仆。算交情似漆,此真鲍叔。
尊酒连宵欢未艾,轻帆来日归何速。怅从今、江北望江南,余孤独。
春光如梦,还如雨并作,将归消息。一片飞花千缕恨,挂断游丝千尺。
蝶味都阑,鸟声无赖,狼藉难收拾。频看日影,今朝生怕昏黑。
拼待守住今宵,为春奏请,愿讨留春敕。争奈花枝都瘦了,树树绿衣新织。
脂合香销,胆瓶色褪,也去无踪迹。不如野草,青青没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