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两句是说,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
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两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是说,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 ,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后三句均写梦境。“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上苑”,皇帝的园林。在无数次的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后一句语本《后汉书·马皇后纪》:“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用在这里,极为贴切。它出色的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上苑游乐当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但春天游人最盛,当是事实。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的时间和观赏的对象,渲染出热闹繁华的气氛;还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象征着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花月”与“春风”之间用一“正”字勾连,景之秾丽,情之浓烈,一齐呈现。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
从表面看(特别是单看后三句),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但作者却只在开头用了“多少恨”三字虚点,通篇不对当前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托。正因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经不可再现,所以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是浓重;对旧日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的凄凉越不难想见。由于词人是在梦醒后回想繁华旧梦,所以梦境中的“花月正春风”的淋漓兴会反而更触动了他囚徒般岁月的悲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故国悠悠雪外城,南山应复见高棱。向来梅柳春亭月,曾傍诗书夜按灯。
春山劝我,只今朝、须尽此杯中物。莫把閒愁千万斛,题湿酒家墙壁。
石畔泉流,林间风起,飐数枝香雪。一樽酹取,千秋射虎人杰。
况值北雁初归,岩花随饮兴,共参差发。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日落帆轻,花欹帽重,暝翠侵毛发。濒行恋恋,空山定好明月。
何必耽丘壑,居然鹿苑栖。片云双树顶,孤月上方西。
罢酒闻清梵,探诗见旧题。归依空品相,不省在招提。
山䴥谁?尾,缤纷缦长缨。微拂尘应却,频挥风屡生。
野性知慕洁,素手喜便轻。相将恒挥握,逢人幸资评。
面垢发髼松,唇枯墨正浓。斯儿能造句,诸老弗愁庸。
早绿宜栽韭,晚青须种松。君侯不王谢,何所得优龙。
炎风禅肃气,林蝉音渐断。伏处嵁岩下,坐待时物换。
依亭树影高,敲窗叶声乱。百昌弗须臾,附赘忽星散。
划薙见真山,流涸认危岸。寒虫诉深宵,哀鸿警清旦。
守默耽澄思,趋华屏外观。霍岳缅峥嵘,高撑出天半。
局促乾死萤,埋头理书案。一事差可喜,篱菊秋堪玩。
玉井湛秋月,光影清肺腑。群姝拥飞盖,列坐水仙府。
晚色淡苍烟,远香度风渚。水木更清华,疏桐连弱榉。
济济集群彦,良会喜今雨。铁崖文章伯,笔阵谁敢拒。
天生高世姿,不作庸人语。两张多藻思,珠玉映月露。
醉吟采莲词,似对若耶女。濂溪《爱莲说》,绝胜著花谱。
卢敖有仙气,欲向风中举。嗟予复效颦,笑倒诗中虎。
吾庐高对玉池峰,日听诸天奏鼓钟。海外鹤归青嶂觉,洞中花落碧溪逢。
翻经夜对高禅请,采叶晨邀老圃从。说与群仙如画出,纷然归思乱云浓。
六秩筵开六月天,荷花香气送樽前。客中难得逢知己,湘上何缘会众仙。
讵料各怀投笔去,却看谁是著鞭先。座间似我颓然醉,愿共忘年祝大年。
留侯方少年,状貌何魁梧。慷慨思见用,一击中副车。
骐骥不受柙,威凤岂在笯。功成访赤松,行将与子俱。
巉岩山色束清流,拄笏曾为十载游。老去心仍思赵将,别来时复忆并州。
柳塘柳树成阴未,桃谷桃花得气不。把酒对君谈往事,关河千里结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