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鉴赏

  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南唐自先主李昪于公元938年立国,至97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三句是说,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教坊的音乐是李煜平日所钟爱的,他前期的不少词中都有听乐的记载,然而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悲凉。从一国之主骤然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感受自然是深沉悲痛的,然而千愁百感从何说起,况且面对着这些幽居深宫的宫女,于是只能挥泪而别。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关渠。风流合是阶除玉,爱惜真成掌上珠。纡彩绶,荐芳壶。老人还醉弟兄扶。问将何物为儿寿,付与家传万卷书。
幽居漫尔存三径,燕坐何妨应六窗。
老忆旧书时展卷,病封药酒旋开缸。
小园摇落旧花尽,古桧飞鸣白鹤双。
珍重老卢留种子,养生不复问王江。
山欲窈而深,路欲缭而曲。
向来始开荒,惟恐日不足。
松行四五里,云绕上下谷。
振衣千仞冈,邀月喷横玉。
於今曾几何,此与不可续。
一筇筋力疲,篮笋或更仆。
平生爱山心,安得两黄鹄。
昔如鸿翩翻,今如驱局促。
盛衰固其常,细甚太仓粟。
付之琉璃黄,浇以葡萄绿。
吾州固多士,霞佩相上下。
懿哉考亭老,伊洛与并驾。
清调荐鼎彝,黄琮加缫藉。
遂令晋之鄙,嗜学如嗜炙。
岂徒挟老笔,秋风趁雄跨。
奇文吐寒芒,明月夜相射。
要当抱遗经,与帝陈广厦。
平津二三策,夫我则不暇。
士以哭识先,兰鲍在所化。
行矣其勉旃,勿为子虚诧。

岁寒堂前岁寒柏,接见东君无愧色。正似屠龙方外人,绿鬓还生未垂白。

酒杯放手情已疏,可鄙当时背文客。世态何足留齿牙,且践清阴坐幽石。

云门对面如有情,安得青童报消息。莫使仙人开北扉,见我劳生空汩汩。

去日撒手去,来时无与偕。
若将来去看,还似不曾斋。

飞角侵边局早输,国家虽缺尚金瓯。剪分鹑首天何醉?再拜鹃声帝独尤。

藉寇终除钩党祸,函图看送罪臣头。祖功宗德王明圣,岂有乾坤一掷休。

中宵狂叫,忆曹公有语,明明如月。更记谪仙当日句,明镜三千白发。

入洛年非,游燕才尽,幸舍歌辛切。空墙老骥,喷霜猛气难歇。

讵料宣武门前,长椿寺侧,竟见秋堂豁。更借一尊桑落酒,光汎素瓷飘雪。

一片乡心,三更雁叫,拚把刀环折。角鹰刷羽,脱韝固是横绝。

紫微诏诰都经手,东壁图书尽在家。何日再游群玉府,吟窗依旧锁烟霞。

幼学慕高远,读书不求解。志为逍遥游,耻以声名卖。

宁从子桑简,不愿伯夷隘。未常忧瓠落,岂复顾机械。

遁时良无闷,涉俗适得怪。但使心休休,那论行夬夬。

世涂剧坎阱,人理甚蜂虿。低颜费将迎,非意成睚眦。

铁冠喜弹画,法吏乐罥絓。洗濯出瘢痍,丹青恣描画。

抗言畏不伤,奉职谓匪懈。指擿本无瑕,销铄缘鼓韛。

群嬉更啸呼,斗巧逾狡狯。抵巇加捷翻,取必期称快。

上恩初优假,一眚犹纵解。虽蒙三面宽,未免六翮铩。

全生愧液樠,有道羡瘖瞆。失马未必悲,堕甑何足喟。

后皇物群生,大块为之噫。在盈或时亏,有支那可坏。

行苇无践履,甘棠勿剪拜。犹将采葑菲,讵有弃菅蒯。

宁当置韶濩,始欲荐任韎。厌饫椒与兰,玩惜饐而餲。

宿名守枯槁,知命遗芥蒂。猖狂蹈大方,屈服嗌若喝。

腰舟虽云慎,吹齑亦已惫。既往诚无追,有来当自戒。

萧萧鬓毛改,杳杳岁月迈。愚谋向千失,晚悟犹一洒。

龟手世絣絖,支离保针茝。鬻渡学操舟,闭肆从问卦。

念皆贤者为,亟闻古人话。有田倚江湖,往岁成亩浍。

还归岂无图,绪业颇未败。采菰仍得鱼,种榆因及薤。

小屋蔽蓬茅,大囷输精稗。逢迎具壶浆,称贷偿私债。

暑从泉流濯,寒有檐日晒。何苦事明经,区区矜地芥。

海棠春醉上迷楼,楼上仙人尽日留。绛阙晨开云锦丽,蕊宫夜放火齐流。

三千红袖娇争舞,无数朱唇艳欲讴。却笑三郎独何事,一枝睡起不胜愁。

上方台殿锁烟霞,石磴萦纡路转赊。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

庭内荆花次第荣,品题吾独爱其清。似嫌时辈贪朱紫,留取素心与弟兄。

香不因人风作介,影谁为侣月堪盟。田家遗事今如昨,芳韵刚传万古情。

佳辰留客竞浮觞,一饮先判尽曙光。
云叶弄晴翻桂魄,灯花烘夜吐兰香。
盆琼错落筵前令,筝雁参差曲里行。
莫讶东君扶病坐,故人投分比明霜。

有盈有泚即寒泉,犹隔芦峰道里千。岳麓云深藏策处,匡山人老读书年。

松楠叠影青浮几,华树生香晚入筵。稽首堂中两夫子,六经言远视如天。

宵来风雨多,应妒花娇姹。秾艳一时空,忍煞芳华谢。

无语倚阑干,闷对花枝下。红泪落双眸,簌簌如花洒。

厥初谁剖混沌殻,光明仅透天一握。
龙门凿断工有馀,劖划巉岩开洒落。
我来沆砀千崖高,溜雨万丈声萧骚。
岩上风烟岩下水,晚寻丹灶夜渔舠。
瑜珮升青殿,秾华降紫微。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金屋真离象,瑶台起婺徽。彩缨纷碧坐,缋羽泛褕衣。
云路移彤辇,天津转明镜。仙珠照乘归,宝月重轮映。
望园嘉宴洽,主第欢娱盛。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丛云霭晓光,湛露晞朝阳。天文天景丽,睿藻睿词芳。
玉庭散秋色,银宫生夕凉。太平超邃古,万寿乐无疆。

读书老何为,更读聊遮眼。此意虽等閒,高情寄无限。

错磨千古心,翻覆几忘饭。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

耸两肩寒瘦不禁,东风独立久沉吟。山童莫放催归鹤,正与梅花论苦心。

昔年栖宝地,挟册读株林。故僧皆寂寞,多树更幽深。

亭午闻铙韵,斜阳倒壑阴。坐久增凄恻,山头鸟碎今。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