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一个“太”字,责怨甚也。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此处的“春红”二字己远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应。时序推迁,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红”自然衰谢,虽是可惜,尚可开解,如今却“太匆匆”地遭到“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风刀霜剑”的不断摧残,于是寄予了愤慨的责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长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风暮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也抒发出了(对“物”、“我”一体的)哀叹!“无奈”二字进一步表显出人们无力回天任风雨,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无能为力的怨恨愤慨了。

  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怨恨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是说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合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胭脂泪”三字是用拟人手法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词人赋予“谢了春红”的“林花”以“泪”,就使其人格化了,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的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这“胭脂泪”就是“以血书着”!“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这是援于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名句。以“泪”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不仅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写见林花遭风雨的无情摧残、匆匆掉落惨景后的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状。“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归去,人将亡;正如后主的自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泪”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几时重?”落花有意,然而风雨无情,美景难再。“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此恨绵绵无绝期!”过片三字的三叠句,前二句换仄韵,后一句归原韵,紧接一个九字的长句,有韵律,节奏感强,别有风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啊,“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等字谐韵,字韵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结构上,它与上片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贯之,犹如突然决堤的汹涌奔流的江水,这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上片的“朝来”、“晚来”与下片的“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每日寻兵籍,经年别酒徒。眼疼长不校,肺病且还无。
僮仆惊衣窄,亲情觉语粗。几时得归去,依旧作山夫。
朝朝十指痛,唯署点兵符。贫贱依前在,颠狂一半无。
身惭山友弃,胆赖酒杯扶。谁道从军乐,年来镊白须。
菰蒲声裹荻花乾,鹭立江天水镜宽。
画不能成诗不到,笔端无处著荒寒。
醉墨纷纷尽雅才,等閒携酒探花来。
笙歌已散游人去,更逐东风拾落梅。

谓无极不可状兮,造化之枢。谓无极可状兮,声臭俱无。

至哉濂翁兮,是创是图。后来诸老兮,交辨鹅湖。彼是此非兮,畦畛何殊。

究其指归兮,风乎舞雩。吾默会于心兮,徵以通书。

阴阳动静兮,何始何初。人人有是兮,奚问乎吕陆张朱。

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岂有田子春,尚守卢龙塞。

驱车且东之,英风宛然在。山中无父老,故宅恐荒秽。

浭水久还流,盘山仍面内。地道无亏崩,天行有蒙昧。

骋目一遐观,浩然发深忾。可怜壮游人,不遇熙明代。

元日书甲子,晓槃问五辛。颇记绛县老,宜有善颂陈。

君乎生是岁,早晚战伐尘。明年七十二,旧谍无纠纷。

斜飞滞栖枳,旁观叹积薪。欸乃来泽国,比屋多嚬呻。

何由跻寿域,君勿开荒榛。遗以大有年,在在鼓腹人。

非徒事勾稽,耄稚情日亲。溪流甚清泚,鹅山亦嶙峋。

胡为动乡思,便欲乞其身。驾言登东山,遐眺穷崖垠。

有时于沂浴,庶几远俗氛。平生布衣旧,方今鼎铉臣。

挽留不听去,好语温如春。悠然复少住,终惠此邑民。

九十以珍重,八十起渭滨。如君老益壮,眼明无眵昏。

精力殊未衰,齿宿意自新。盍陪英俊游,可是枯槁伦。

而况二三子,左右参鱼鳞。从翁取青紫,且姑置垂纶。

忆昨初相识,气象清以淳。而我已索如,发短不可耘。

蓬庐辱再访,顿觉双眉伸。大笑向我言,六甲那解轮。

惟须饮美酒,分饷良已勤。珍重君子意,自酌不及宾。

和气何盎盎,喜色何津津。长我梨与枣,平地即仙宸。

勿使他馈伤,小大相参辰。悛诵长短歌,尤足夷我神。

倘来视富贵,高情渺浮云。想其下笔时,健能斡千钧。

君倡我当和,撚髭檐屡巡。向来九老集,往往多沉沦。

亦欲相从去,病惫力弗臻。似闻纪初度,先我十二旬。

看君咏薰风,笑我醉霜旻。所期在千载,天地见本真。

耕夫有志如鸿鹄,一夕丹书发鱼腹。天教狐啸起英雄,遂使雌雄争逐鹿。

壮士生当举大名,身作陈王事乃成。分兵徇地多秦敌,一一诸侯尽膝行。

所置将军尽豪杰,纷纭竟使强秦灭。驱除已是霸王威,发难何殊汤武烈。

戍卒能为天下倡,何辞一战殉沙场。第一功归汉高帝,无双不数楚真王。

汉业皆因张楚业,千秋砀上陈馨香。

湘霞影透。认琼脂注凤,绿荷铜瘦。值抱得、几许芳心,恁惜别愔愔,替人垂又。

冷易成几,悔未乞、唾壶深受。更袖痕拂乍,断红堕点,化相思豆。

寂寂沉沉时候。只玉蛾怜恁,隔幮飞逗。听不了、子夜欢声,变一种凄凉,露前风后。

苦尔难干,问灰尽、爇还能够。惹楼人、拥髻娇啼,五更厮守。

天道不可见,往来孰令亲。求仁信繇己,循我得其真。

宿粮陟穹谷,问彼度世人。浮屠东入汉,老?西去秦。

骛神离宝命,歘景搴轻尘。屈理遂所欢,淫曼增迷沦。

孟轲丧齐梁,辩言隐千春。坚垒拒输攻,墨守固重闉。

倾筐贵所寘,室远愿不伸。夜闻曷旦急,秋惊络纬新。

时哉随逝水,极渚暇逡巡。

两袖天香出帝都,又看新绿上春芜。晴云古道青骢远,晓日高冈彩凤孤。

北海才名重南国,东坡政誉满西湖。老成不负台端选,昼锦如君更有无。

星沉会节歌钟早,天半上阳烟树微。

岩边茆屋出林梢,乱石支床雪半消。拗得松枝重洒扫,壁间犹挂旧时瓢。

螺川东去水冥冥,落日乌啼宰树青。三径就荒陶令老,众人皆醉屈原醒。

锦袍仙去空怀李,华表归来或姓丁。遗墨尚存封禅稿,高风谁筑聘君亭。

如公我亦悲先哲,有子天教得宁馨。百世幽光应不泯,草堂长近少微星。

一懒将成性,春游尚尔勤。花攲知雨力,水皱见风文。

碧落一明月,青山半白云。却愁从此去,尘冗又纷纷。

渺渺复迢迢,枫林带柞桥。沙寒初上月,浦暗已回潮。

霜苇多先折,江花或后凋。今宵何处雁,相伴宿兰桡。

南为吴水北燕云,结伴登临喜得群。七十二泉从此合,三千馀路恰平分。

安澜已下褒封诏,沉璧无烦草檄文。惟有仲宣行役苦,登楼久已悔从军。

中兴实藉群公力,反正终归万姓心。
雾雨铜标蛮侥阔,山河铁券汉恩深。
明珠翡翠殊方入,天马蒲萄远使临。
北极即瞻佳丽气,南云足听凯歌音。
借得桑虫足子孙。声声类我祝朝昏。
只因祝得浑相似,代代不能高户门。

山郭五里馀,气象忽异色。蛟龙尝此蟠,潭水至今黑。

变化验莫穷,白昼起霹雳。山形抱江来,怪石莫倾侧。

有寺出其间,户牖立丹壁。微云垂鉴中,彩色画不得。

小阁才数弓,吐纳半江碧。日光涵游鱼,到底如不隔。

老竹风萧萧,长根擘青石。送声寄哀弦,往往动魂魄。

载酒同遨游,逢奇得搜索。形体相与忘,山林信吾适。

乃知人世间,舍此固怵迫。

月前孤雁影双飞,坐对谁知此意微。老去落残潘令鬓,瘦来宽尽沈郎衣。

愁闻笳管清商调,閒赋蒹葭白露诗。输与一筹还范蠡,解将西子赚夫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