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
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第一首写春景。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第二首写秋色。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难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内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寒意勒花春未足。只有东风,不管春拘束。杨柳满城吹又绿。可人青眼还相属。
小叶星星眠未熟。看尽行人,唱彻阳关曲。心事一春何计续。芳条未展眉先蹙。
风凄凄。雨霏霏。风雨夜寒人别离。梦回还自疑。
蛩声悲。漏声迟。一点青灯明更微。照人双泪垂。
宾阁玳筵开,通宵递玉杯。尘随歌扇起,雪逐舞衣回。
剪烛清光发,添香暖气来。令君敦宿好,更为一裴回。
红日葵开,映墙遮牖,小斋端午。杯展荷金,簪抽笋玉,幽事还数。绿窗纤手,朱奁轻缕。争斗彩丝艾虎。想沈江怨魄归来,空惆怅、对菰黍。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蜡酒深斟,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算何须、楚王雄风,方消畏暑。

尹心随处验,舜乐切身看。春味注胸臆,秋河悬笔端。

胡为铁研弊,才脱纻袍酸。天匪梦梦者,吾于由也观。

日斜深坞牛卧,潮落平沙蟹行。
秋社未开绿酝,夜炊初碓红粳。

孤鸟、孤鸟声愊忆,风雨中宵我心恻;似闻鸟言生不辰,空山寥落无颜色。

在昔雄飞向九霄,金眸玉爪行胸臆;巢云曾傍万年枝,击水宁需六月息!

风云蹉跌几星霜,宛转枋榆困枳棘;东门旗鼓为谁觞?北海木石徒尔塞。

杜宇漫语不如归,鹧鸪疾呼行不得;予心卒瘏予尾焦,却来山阿欲避弋。

一饮一啄孰将雏,双飞双宿谁比翼?寒枝独抱月黄昏,岛树苍茫林影黑。

横绝四海会有时,敢告羁栖还努力!嗟乎此鸟亦非凡,鸾歌凤舞谁能识!

但将孤鸟伴孤臣,悠悠苍天曷有极!

闻道萧娘病欲苏,画船日日傍西湖。南屏一路春阴绿,只少当年旧酒徒。

雪后回仙棹,空堂别思盈。
一尊留夜色,片语进寒更。
茗熟松风细,梅香露气清。
明朝江上月,去住总含情。

金台砚,旧日老张闻㝢县。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向此画见限华裔,今乃接畛皆夷歌。

忽见御庄云蓊郁,千章乔木参天碧。始知佳气似舂陵,更喜眼前多旧物。

伴行蕃使言侏离,髯奴鐻耳乃有知。叩辕敛袂出双璧,不待驲人来致辞。

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雅称挥毫白玉堂,夜扫黄麻追灏噩。

人皆谓彼勤且诚,盍探露团分宝馨。归家请办千斛墨,异时拟勒燕山铭。

凿井思所汲,耕田期有秋。
人生岂无志?每为饮食谋。
纷纷路傍儿,傥荡思公侯。
风云一转饮,事业不可筹。
何如涧底泉?清清长自流。

坐来未觉西山远,紫翠千峰隔画阑。此处岂容携酒到,任谁只得捲帘看?

雪晴黛拂蛾眉绿,雨过螺堆佛髻寒。分得半棂闲拄笏,床头宁复更弹冠?

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
卓女窥窗莫我知,严仙据案何曾识。
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
忽惊登得鸡翁碛,又恐碍著鹿头关。

俯仰隘九州,思欲凌风翔。讵知蓬莱居,宛在东风傍。

流耀敞閟室,倒影笼虚房。方扉荫弱木,圜枢结抟桑。

爰有两仙人,伉俪坐中央。被以清霓衣,袭以绛霞裳。

扬眉粲玉色,笑语芝兰香。九天降灵气,万象蔼春阳。

蟠桃灼其花,珠树弄其芳。初疑郁宵馆,复似太微堂。

金童剧西偏,玉女戏东厢。左待白麟脯,右挹玄露浆。

奏以养生篇,侑以却老方。永延金石寿,天地同其长。

雨晴乍煖犹寒,清明时节闲庭院。飞花帘幕,轻节池馆,绣床针线。

曲曲回肠,悠悠愁绪,随伊萦转。飏芳郊翠陌,流云去水,浑无著,教谁管。

九十韶华过半。记南园、踏青归晚。红香影里,绿阴疏处,飘扬近远。

摇漾吟魂,懵腾午梦,顿成春懒。但垂垂斜日,小栏人静,昼长风软。

往事唏嘘枉断肠,姑胥台古草荒凉。争先莫把熊夷辱,振旅徒传柏举强。

西子鬓迷寒石洞,采莲歌散剩芳塘。三高范蠡居然在,可笑吴人恨竟忘。

盗猪何足挠官刑,却恐因兹草寇萌。押向市心搥去手,金场窑卒敢纵横。

并行沿堤步晚晴,野香牵引过林坰。谁知却是江南梦,寻到西曹夜直厅。

欲搜遗址但蒿莱,屠钓中多大将才。千载兴亡君莫恨,歌风戏马尽荒台。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