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写女子伤春闺怨的词作。首句“东风吹水”形象生动,但新意不强,与李煜同时代稍早些的冯延巳就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名句;而“日衔山”则要好得多。虽然“日衔山”与“青山欲衔半边日”意思相同,同样都是拟人化的手法,但“山衔日”有日升之意,多用于形容山极高之势;而“日衔山”则寓日落之意,有夕阳斜照,余晖映山之感。这里不仅点明了傍晚这一时间的概念,而且还暗从主人公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中渗透出“闲”的味道。风吹水,日衔山,两个动词很精妙。将风过水皱,日坠山巅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腻,形象。这本是每日都在发生的景象, 没有什么特别,女子却观察入微,并如此精准地表达出来,可见其“闲”。因为闲,所以连这每日可见的景色也会细腻入微地观察,借此打发时间。或许,她已经这样观察了一酒个春天。落花满地,酒意阑珊,这就是她每日生活的写照。除了观景,醉酒,她没有别的事可做。因此这闲不是悠闲,而是空虚寂寞的“闲”。于是二句“春来常是闲”就有了更深的寓意。女主人公不仅“闲”,而且“常是闲”自然就是一个寄生的形象了。三、四两句是女主人公无聊生活的具体化、形象化,“落花狼藉”不仅是春景,而且是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的写照,所以说她醉生梦死其实是不过分的。
下片写伤春:女子春睡醒来,明知晚妆已残,却懒得装扮,是因为爱人不在身边,青春无人欣赏。开头三字另一版本为“佩声悄”,这是借物写人,说明女子醉意未消、懒动腰肢,自然有慵倦之意。“晚妆残,凭谁酒翠鬟”更说明女子无意梳妆、不饰仪容,只因春心无人解,自伤无人知,写出女子的伤春并非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结末两句点明主旨,进一步渲染出女主人公感慨年华逝去,无奈空唤青春的情绪。春光是美好的,朱颜也是,但若无人欣赏,再美也是枉然,其美也就失去了意义。或者说,越是美好,就越是遗憾。春光与朱颜,是美丽的,也是易逝的。等到“一朝春尽红颜老”之时,再来欣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她在独自倚阑远眺,等待着爱人归来。
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
山林滋味老尤长,肯羡裴家碎锦坊。却羡云庄千颗玉,炎风五月擘红香。
结肠三阕声更咽,汝肠难解我肠结。夙昔失意共奔走,汝实千辛我跄跌。
宦归家定失稍宁,岂汝沉绵遽离绝。魂乎魂乎游何方,儿号女哭周汝旁。
劘心饮泣看彼苍,愚者何寿慧何亡。伫立逶迤若有望,迫而即之独空床。
梁间二燕哺子急,触落青虫污我裳。锦衾尘埃委鸳鸯,穗帷中夜风琅琅。
魂惊梦摇中惨伤,阴雨啾唧灯无光。呜呼此曲不可竟,为君赓歌妾薄命。
观尘境尽。总把浮名修整。此假合形骸皆不悟,犹然待、巧妆驰骋。
百岁韶华能有几,到七十、难逃逝景。隳里面真真,罪业愈重,无由祛屏。
如省。当初一点,莹清明炳。速认他、从来呼甚么,元是圆成光影。
又唤金丹仍粒粒,好做主、重令永永。愿凡世、人人个个,回头浇淳休逞。
念子远行迈,采采芳洲杜。长路多虎狼,白日忽已暮。
怅彼行者遥,不惜居者苦。与子连枝鸟,分飞在中路。
子去将谁因,新知不如故。在远贱易忘,良无金石固。
子其爱景光,高堂有慈母。中情苟不移,岁寒共贞素。
庵在色山下,依坛路稍平。主人多道气,留客见真情。
天籁秋号水,星河夜入城。江心有明月,待得海潮生。
桃花双颊映珠衣,梦醒华清事已非。三径凉生莺燕少,一庭香蕴蝶蜂稀。
夕阳屋角红疑滴,细雨墙根翠欲飞。斜倚画阑娇不语,幽情应与世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