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冷秋季的晚上下起了雨,酒后惊醒心中愁绪久久不能平复。
看到满地的落叶黄花,风雨中的红叶飒飒作响好像不停的鼓声。
想要背弃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无法摆脱世俗的情缘。
自从双鬓斑白后,已经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
杳:幽深。
飕飗:象声词,指风雨声。
缘:佛教用语,尘缘的简称,谓心识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忘多情:忘掉世俗的情缘。《世说新语·伤逝四》:“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安仁:潘岳,字安仁。潘岳《秋兴赋》:“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这两句诗人说他如潘岳一样双斑白,却不像潘岳那样感到吃惊。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看透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
开篇两句,写傍晚秋阴、酒醉乍醒,客观条件(季节气候不佳、身体状况不佳)和主观条件(感时)都令诗人心情不能平静,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三四两句,写秋日风景,“黄花”“红叶”本是秋天里最具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诗人眼中,单一的黄花却远远构不成绚丽的色彩,而红色的叶子在风雨之中飒飒作响,如沙场鼓声,徒增秋日的肃杀之气。“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与“自从双鬃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两句中表现了诗人“心绪难平”。不妨回顾一下当时李煜为了超脱于皇位之争而筑室钟山读书,即位之后在北方的威压之下还是不改诗书歌舞之乐,即可了解其“背世”“厌俗态”的高雅之意;而对于丧子、亡妻痛苦的诗词咏叹,都是发生在面对北方军事威胁的背景之下,则读者于此又不难领会其“多情”背后的软弱无助当多愁善感的词人被推上君王的位置,在弱肉强食的乱世求生存的时候,大约应该都是李煜这种悲秋的样子:满怀恐惧,满怀凄惶直至在两鬓斑白中走向毁灭。
这首诗见元好问编《唐诗鼓吹》卷十。诗有“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句,典出潘岳《秋兴赋序》,潘岳时年三十二岁。如以此推断,则李煜作此诗的时间是开宝元年(968)。当时其爱子仲宣夭折,随后爱妻大周后伤心过度病亡,又加之国势日蹙,倒也与这首诗表现出的悲观厌世心境吻合。
清趣谁寻到。有癯仙、低吟拥鼻,自抒幽抱。冻雀窥窗斜日下,渐紧隔墙风筱。
却搀入、爬沙声好。小剔寒篝呵冻笔,代东君、力把阳春造。
消息近,有童报。
开门忽见千山皎。尽茫茫,下无行踪,上无飞鸟。何处佳人垂素袖,来向低檐索笑。
却荡得、芳情绵渺。且与鄱阳姜石帚,赌暗香疏影新才调。
帘外鹤,和清啸。
骄阳时节花如火。猩红一树裙儿妒。莫说柳三多。多男算是他。
并刀和露剖。粒粒相柳豆。端的费相柳。问伊知不知。
扣舷清唱影相随,卧有星房驭有羲。天放青山南面熟,波催采鹢北风知。
笼中日月非高鸟,屦底烟霞是旧岐。晔晔紫芝朝暮足,敢将肠胃傲当时。
观物之变观化原,游物之初游于天。万象起灭随飞烟,守之惟一天乃全。
秋风叶落春花灭,盛衰老壮人皆然。潜机剥复相回旋,至理妙契言难传。
张君目击道所存,身具太极谁参玄。返君观物观诸心,我心外物安能迁。
鹤长凫短随所便,莫问漆园齐物篇。
行道真如行路难,归来依旧客毡寒。灯前笑对家童说,恰似琴川作冷官。
传经兰若岁时同,绣毂珠帘处处逢。花院鸟归深殿磬,雨楼人散隔城钟。
长空淡淡吞平野,落日微微见远峰。年去年来人自老,空馀坏衲挂长松。
阳城天地中,坤灵奠神岳。积翠千层霄,元气远岳礴。
降神生申甫,形势控伊洛。谽谺虎豹蹲,偃蹇蛟龙跃。
猛士横戈矛,奇阵出帏幄。簇簇罗旌旗,巍巍耸台阁。
玉镜为谁开,金匮为谁钥。远近列画图,周遭峙郛郭。
万状不可名,起伏互连络。皇皇圣帝居,历代重封爵。
老柏浮苍烟,古殿蚀丹雘。天朝混华夏,秩礼特优渥。
皇庆二载春,宵旰轸民瘼。有旨醮长春,玉简命新琢。
诏臣走登封,香币致虔恪。邃洞藏宝符,琼音降笙鹤。
三呼今复闻,祥风度天乐。小臣奉明祀,三使陟云崿。
箕山胜可家,颍水清可涿。遐想饮牛人,高风动寥廓。
赐玦知何时,分我云半壑。歌诗勒嵩珉,用赞圣人作。
冲淡胸襟静细工,峰平坡浅意无穷。精微不作离奇想,一片清光露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