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丧子之痛难以释怀,但是爱妻现在重病在床怎忍再让地承受打击,就让我一人承受这痛苦吧。

深秋时节阴雨靠靠,分外冷清孤寂。这样愁苦的心情,怎能减轻我的病痛呢?

伫立风中,更加哽咽悲哀,眼前一片昏暗述茫,甚至连深秋的残花也模不清。

我的灵魂饱受苦痛煎熬,我佛慈悲,请为我指引宁静的归处吧!

注释

引:《五代诗话》引诗作“剧”。

昏朦:指眼光昏花,朦胧。或作“昏濛”。

空王:佛教语,佛教信徒对佛祖的尊称,因佛说世界是一切皆空。念:怜。

穷子:佛教语,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此指走投无路的人。迷家:相传汉初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得仙,归来而无相识者,化鹤停于城头华表柱上,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吟日:“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见《艺文类聚》卷七八引《搜神记》。此事常用以表示物是人非之感。后佛教徒又用以表示迷失路径而祈请佛的指引。

赏析

  这首诗是李煜为悼念幼子仲宣早夭而作。诗歌开头点明对亡子的思念始终难以消除,而这种思念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接下来四句继续细写这种愁苦,特地渲染了一个增悲添愁的环境。最后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全诗情感真挚,凄恻感人。

  时值深秋,二十八岁的李煜几乎完全沉浸在丧子之痛中难以自拔同时丧妻之优也令他痛苦难耐。诗歌开头就点明“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对亡子的思念始终难以消除,而这种思念又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接下来四句继续细写这种愁苦。“雨深秋寂寞”是诗人特地渲染的一个增悲添愁的环境,为“愁引病增加”做铺垫。为悼念早夭之子,哀吟至此,不禁让人为之泣下。茫茫的愁苦之海,李煜已经被淹没了,绝望之中,他想到的是宗教的救赎:“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可惜的是宗教最终也没能挽救虔诚的李煜,他一生遭受所有苦痛时,包括最后殒命汴梁,“空王”都不在场。

  本来在夫妻之间,痛失爱儿固然哀苦,如果可以相互地诉说,相互地抚慰,就能多少有所释放与缓解。然而妻子正在重病之中,李煜非但不可诉说,还得处处克制;这一重又一重的悲苦积郁在心,既是“永念难消释”的不能忘怀,又唯有“孤怀痛自嗟”而已,叫人如何承受?首联情感内涵十分沉重,后三联则顺此而下,一路述说。因为是“孤怀”,所以秋雨之中,分外寂寞;悲来无际,徒增病痛。因为是“孤怀”,风中的思念只能独自下咽,眼前的恍愧不过是泪水的幻想。这无人可以分担的哀伤,这无处可以诉说的悲痛,摧折肺腑,迷茫神智,绝望的诗人只能向虚妄中的佛陀去祈求救助:“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马令《南唐书》卷三载录此诗时写道:“时昭惠病剧,后主恐重伤其意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当李煜独坐垂泪,轻吟此诗以抒写悲伤之时,周边的侍从无不为他的悲哀所感染而落下泪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又名“悼幼子瑞保”。李煜与大周后的幼子仲宣,小字瑞保,生于李煜即位的当年。瑞保三岁时受封宣城(今安徽宣州)郡公,死后追封为岐王。瑞保这孩子生得眉目清秀,又天分极高。宋马令《南唐书》等史籍记载,瑞保三岁时授学《孝经》,即时成诵,不遗一字。受母亲的遗传影响,小小年纪的他就能审识音调。想象在宴会听乐之时,听倚在身边的孩儿分辩音律,指说乐调,给热爱艺术的父母等来多少欢乐,多少骄傲。更难得的是这孩子性情温顺,识得大体,随侍父母,或遇见大臣,进退从容,举止有礼,俨然一小大人的模样。如此可爱可喜的孩子,李煜夫妇视为掌上明珠,珍爱之极。据说李煜常常将他抱在膝头上,亲自教他诵读诗文。可惜这样一个天才般的儿童,却在四岁的时候突然夭折。

  陆游《南唐书》卷一六记载:“宋乾德二年(964),仲宣才四岁日,戏佛像前,有大琉璃灯为猫触堕地,划然作声,仲宣因惊病得疾,竟卒。”时间据徐铉《岐王墓志铭》是在这一年的冬十月二日(《骑省集》卷一七)。马令《南唐书》卷七《宗室传》:“初,仲宣卒,后主哀甚,然恐重伤昭惠,常默坐饮泣而已,因为诗以写志云云。”这时,周氏正卧病在床,势将不起,李煜为瑞保的突然夭折而悲痛无已,却忧心引起周氏大恸而加剧病情,强力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宣泄,因作此诗,以为悼念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尝忆漱甘醴,洪涯药臼旁。
今来眇如梦,此景未曾忘。
土地组老无味,林泉路更长。
羡师从此去,当暑扣云房。

佳人怨别碧云期,词客高僧亦□□。□得清光粲成绮,江淹能拟惠休诗。

文章盖代手,千载柳柳州。落笔记山水,奇香撼琳球。

开卷一再读,宛若从之游。历历爽心目,毛发为飕飕。

若人嗜清旷,步履素得幽。揽胜得枢要,天地不可搜。

巉巉华山孙,藤萝护维陬。绝顶葺荷盖,风月共夷犹。

物色自飞动,与我相答酬。千里入睥睨,远眼纵莫收。

凭轩写清绝,文与境趣侔。柳魂不可招,君几绍前修。

何当弃圭组,从君送清愁。

岭上白云闲,林下清溪冷。莹彻交融一片心,溪水涵云影。

何处寄相思,月落枫桥静。日日高楼独倚愁,目断飞鸿信。

苏郎不是饮中仙,只好长斋绣佛前。蝶到枕边身是梦,花随春去日如年。

芙蓉别馆还依旧,鹦鹉小窗殊可怜。纵得归来城郭在,铜驼露冷湿荒烟。

手版西山聊复尔,角巾东第定何时。

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

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

窗竹皆虚心,庭松多劲节。体此长青树,原不在虚实。

何况钟鱼间,梵理更无得。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

休洗红,洗多渐成故。能无故色殊,番将新色妒。新新故故递相因,莫教浅淡尤它人。

荒村古岸谁家在,野水浮云处处愁。
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又觉金天爽气新,古今不驻是羲轮。月明万户悬砧杵,日落扁舟罢钓纶。

遥忆故人多梦寐,独怜晚岁尚风尘。几时投老青山下,共汲清泉煮涧莼。

自失平吴策,空名起邺台。馀香残箧冷,促柱短歌哀。

汉水漳河尽,当涂典午来。西陵松柏地,旋接北邙莱。

一日复一日,山间已暮春。
人事有怵迫,景物无疏亲。
谁知一雨后,满目皆怀新。
风光欠管领,付与得閒人。

苍天有意不能违,行迈心摇赋黍离。弼既遭艰寻罢政,质如在位必迟疑。

身逢今日多休问,事在当年偶少思。缘是庚申轻放入,力争不似甲辰时。

拾遗帝侧知难得,官紧才微恐不胜。
好是中朝绝亲友,九华山下诏来征。
三千里外一微臣,二十年来任运身。
今日忽蒙天子召,自惭惊动国中人。
摐花风急水茫茫,今夜孤舟宿澧阳。
谁在江城吹画角,五更残月一天霜。

又见秋风动,芦花江渚飞。忍看时序变,犹与老亲违。

远信无他语,深情只望归。应怜挥手日,儿女共牵衣。

绮窗虚掩画帘垂,药裹茶铛位置宜。枕畔尚馀兰气息,风前怕整柳腰支。

须知乳燕还巢日,即是雏乌返哺时。听到平安心已慰,底须苦语说相思?

平筑三塘共一园,个中宜著老癯仙。
随缘妆点非难事,粗果闲花不值钱。
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
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