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眼前珠碎心如焚,世外花凋又在春。
心头之恨尚未消,摧折仍是掌中身。
前有哀愁后有感,悲绝无泪可沾巾。艳质丽人芳香树,浮危之道略相同。
正悲春日树花落,又苦寒雨伤根丛。
盛季繁茂今何在?世事飘零已成空。
茫茫宇宙无问处,悠悠千载辞东风。
注释
珠碎:比喻儿子夭折。
花凋:指昭惠后之死。
掌中身:这里指大周后娥皇。娥皇善歌舞,通音律,故以“掌中身”喻之,意谓体态轻盈,可在手掌上舞蹈。
玉笥(sì):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
香奁(lián):妇女妆具,盛放香粉、镜子等物的匣子。
前哀:指李煜次子早夭。失:连词,与,共。
后感:指大周后新卒。
艳质:艳美的资质。古时常用来指代美人,这里指大周后。
芳树:泛指嘉木。这里指代李煜次子仲宣。
浮:过甚。危:凶危。
雨伤丛:喻昭惠后早逝。丛,花丛。
秾(nóng)丽:艳丽。
飘零:木叶坠落离散,比喻身世坎坷多难。
沉沉:深邃的样子。
谢:辞别。

赏析

  这组合悼诗共二首,内容上,第一首重在写诗人遭遇死亡的生者悲痛,第二首则着重抒写诗人独自存活的生命哀伤

  第一首开篇即以珍珠喻爱子、春花喻娇妻。说“眼前”,是回忆孩子绕膝弄戏的情景,而此时无复再见;称“世外”是妻子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而此刻真的去了世外;因以“珠碎”与“花凋”写出自己的无限痛惜,而“碎”与“凋”也同样指自己的心。一联十字,内蕴深刻,字字舍情。

  次联抒写失子之痛尚未平复,妻亡之祸又接踵而至。诗人妻子卧病之时,夫妇二人儿子的突然得疾而过世,诗人怕加重妻子的病情,非但不敢言及此事,甚至也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失痛失爱子的悲伤深深地藏在心底里,在妻子的病榻之前,温语劝慰,一如既往,只能在兀然独坐时默默地流泪。由此来体会此联中的“心里恨”三字,表面上下得很平常,其实是泣血之诉,藏含着无尽的辛酸与悲苦。

  第三联转而写物,却是物是人非。药犹在笥,爱子已去;香奁依旧,爱妻已亡。室内弥漫的药味,奁上薄薄的灰尘,在在都令人回忆死者生前的情景,又无一不在提示生者死神已经来过。

  故诗的末联只说诗人自己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之下已无泪可流了。人之流泪,不仅是悲伤的表达,也是悲伤的宣泄,诗中却说“无泪可沾巾”正是所谓的“最深重的悲痛不是流泪的宣泄而是无以表达的无泪”,这是诗人痛彻肺腑的感受。

  第二首首联失人的生命“艳质”与自然生命“芳树”同举,以启颔联之“春落实”、“雨伤丛”,既用以比喻娇妻爱子的生命夭折,又用凄风苦雨的春景来展现内心悲哀的情感,有一种惨淡无奈的生命哀伤回荡其间。故首联的对句“浮危道略同”,是总此两联的感慨。不过,自然界虽然有春花秋叶的变化,但其生命是流转不息的,今春花谢了,明春花又开,有迁逝,无终结。可是人是一去不复返的,无论生前有多少珍爱,多少欢乐,也无论死后有多少眷恋,多少回忆,逝者永逝,不知道该向谁去问死者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有谁能回答生死能否重逢,一切于存者都只是徒劳。既然关于生命的所有疑问都无问处,也无可问,人自当死心平静;偏偏春来东风轻吹拂,吹绿了树,拂红了花,也惹出人心中的无奈:它唤不回逝去的亲人。“千载谢东风”,既然如此,那就请春风不要再来了,“千载”都不要来——只要生者在就不要来,因为年年的春色都会唤起孤独生者无限的忆念、无限的悲哀,这也是极度悲痛中的奇想。就此时心情而言,诗人不再有春天。

  二诗情辞诚挚沉痛,极写诗人的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失诗人忧思无尽的苦情表达得穷哀至恸,令人倍感悲戚。在遣词上,哭子与悼妻反复更迭、交错变化,又义兼复指、双重哀悼,其前后交织、悲怆凄惋,令人难以卒读。

创作背景

  《全唐诗》于题目下有注: “宣城公仲宣,后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遂至于殂。故后主挽辞,并其母子悼之。”由此可知,二诗是诗人为悼念儿子瑞保与妻子昭惠周后二人而作,是一组合悼诗。瑞保与昭惠卒于乾德二年(964年),这两首诗创作于此后不久。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晓过崎山下,溪清水见沙。
石根交虎豹,树影乱龙蛇。
黄竹藏丹渚,青帘卖酒家。
扣舷汀鹭起,撇撇带西斜。
忆在晋阳日,曾为痛饮家。
披衣投宿酒,把烛觅残花。
莫解玉骢马,且留金钿车。
壮游今不复,愁卧鬓将华。

剪烛闲思往事,看花尚记春游。侯门东去小红楼。

曾共翠娥杯酒。

闻说倾城尚在,可如旧日风流。匆匆弹指十三秋。

怎不教人白首。

古松成盖竹成阴,十载重来感客心。鸣叶绕空天籁远,飞流堕地水声深。

湖山胜槩此庵足,城市幽期何处寻。出寺高歌重回首,似闻空谷有馀音。

平生风义柳堂门,雄直依然粤派存。谁料南荒柔佛国,听松庐更有诗孙。

青溪汤汤,白石为梁。小姑不嫁,谁谓无郎。

去年父老送督邮,衣上泪痕犹未变。
今年吏民迎别乘,马前欢声挽不断。
梓州城中十万家,家家尽喜见君面。
以君乡里最相近,物态人情素谙练。
况复才力强且明,中理之的无漫箭。
从来府政号少事,今更得君愈清简。
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滓澱。
时携宾从访山寺,惟以高谭侑清宴。
苍崖素壁多自书,是处新诗题欲遍。
君今到彼亦尔为,异日唱酬知几卷。
结柳送穷文,驱傩吓鬼。爆火熏天漫儿戏。自家炉鼎,有却冷清清地。腊月三十日,如何避。
且与做些,神仙活计。铅汞收添结灵水。跳丸日月,一任东生西委。玉颜长向此,迎新岁。

松棚叟卖浆,棚下午风凉。独涧绕群木,数家成一坊。

蜂行花已密,蚕罢叶仍桑。此地无千步,真堪作蜕藏。

忽闻城里有书来,三读书题不敢开。但得寒冬无事过,何须翘足待阳回。

油壁香车不再逢,阳台云雨去无踪。写真纵有崔徽笔,不是崔徽卷里容。

子建才名托楚辞,为因留枕寄相思。泱泱洛水清无底,谁见惊鸿照影时。

牺象既饰,罍俎斯具。我郁载馨,黄流乃注。峨峨卿士,骏奔是务。

佩上鸣阶,缨还拂树。悠悠亿兆,天临日煦。

高堂翼翼,既深且谧。有直其楹,有虚其室。

钟甫后来秀,词林新有声。诗随今雨得,画共远山平。

野寺秋光早,高居夜气清。栖迟应不久,名在鲁诸生。

双松东西互为友,丹楹粉壁江声走。枝干排云入窈冥,萌蘖不知何代有。

东株倚户半欹斜,满身苔藓生霜华。雷霆忽起蛟龙怒,掀翻鳞甲张爪牙。

有时风静日移晷,青阴覆殿凉于水。元气茫茫混太清,幽丛寂寂栖神鬼。

近西一株独正直,亭亭上出千峰碧。流膏入地似黄金,偃盖扶天荡白日。

主人延客坐其侧,举杯不饮皆自得。与君同结岁寒心,随天自布阳春泽。

嗟哉双松的的有根株,后万斯年仍不枯,蕣华朝菌胡为乎。

樟水维舟静夜分,晓传春息满氤氲。故人颜色壮三月,词客神情恋五云。

沧海旧怀鸿雁计,赤霄新睹凤凰群。摇心岭表趋班地,天路何人共作勋。

晚晴帘底。照幽花瘦影,月痕初霁。坠空阶、几叶梧桐,正绣幕低垂,霜风渐起。

暮景凄凉,又独自、阑干暗倚。对孤灯小阁,闷掩银屏,病思憔悴。

年时俊游谁记。念画楼深处,岑寂罗绮。叹如今、咫尺天涯,便锦字题成,更无人寄。

离绪依依,怕一寸、柔肠难系。忍重问、新愁旧恨,近来消未。

谢彼山川意,为君同此时。敢谓论交浅,将无作事奇。

安能陶永夕,细与数心期。肯学休休者,长年畏影疑。

弥勒同龛夕,难摩示病情。
炉残文武火,灯暗短长檠。
耿介游良苦,温柔梦不成。
颦眉挑锦字,相忆恨高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