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月照静居唯捣药,


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病中闲坐户外阵清风吹来,只觉得神清气爽,香气袭人,突然感到病体轻松了许多,不禁思绪万千,任其驰思。

明月高照,静居典雅,只有捣药的声音咚咚作响;小门紧锁,深院幽静,只有小鸟时时飞来与人亲近。

久病难愈,懒得再听御医的诊断;身边的小婢搀扶着自己散步,可又感觉疲劳。

多亏我自己懂得了不少佛教道理,才获得了许多生活情趣,不然尘世的烦恼会从各方面侵来,使人陷入愁江苦海。

注释

道情: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这里指佛教信仰。

宴坐:佛经中指修行者静坐。

清香:佛教用语,焚香敬佛,以表示向佛之心。

自任:自党承担;当作自身的职责。《孟子·万章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捣药:古代传说嫦娥窃不死之药奔入月中,化为月精,一说为蟾蜍,一说为兔。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艺文类聚》卷一)这里有两用,既代指月光,同时又指煎药前的捣药之声。

扃(jiōng):门闩。这里用作动词。

将:扶助,搀扶。

禁:承受。

空门:指佛教。佛教宣扬万物皆空,故称空门。

气味:比喻意趣或情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来抒写作者病中的感受。首联描写焚香坐禅的情景,中间两联写凄凉与孤寂的生活情景,尾联自己对佛理的感悟。全诗运用逆挽的手法,从细微处入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诗首联所描写的是焚香坐禅的情景。诗人安坐一室,焚香供佛,回念所遭遇的种种,默思佛祖的教训。清香四散,意念渐渐入冥,心境渐渐平静,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必然承受,就不须怨天尤人而哀苦无已。诗以“病身”与“道情”相对,说是病越重,修道之心就越诚恳;而修道之心越诚恳,感悟的佛理就越重深。这是一层意思。而“病”不仅是指生理之疾,更有经历遭遇带给人的心理以及精神的创伤,故用一“身”字总括。佛教以苦为生命的本义,于是苦也就不成其为苦,受苦正是修行的途径之一,劝导信徒承受现世而寄望于来世。因此,诗人焚香敬佛的修行方法就是“思自任”,所体悟的佛理就是“病身坚固道情深”。这是又一层意思。这两句若从逻辑顺序讲,应该是“宴坐清香思自任,病身坚固道情深”。诗人先说后,再说前,将事情发展的顺序倒过来,正是为了强调此时的觉僭。文章家将这种写法称为“逆挽”。

  诗的中间两联写生活情景,一片凄凉与孤寂。夜间,清冷的月光照着空庭,四周静静,唯有捣药的声音,持续而单调地在院中回响,向院中人提示着无边的落寞。不仅夜间如此,白天也一样。主人无访客,院门紧闭,堂庑深深,除了鸟叫,不闻人声。偶尔有医生前来诊病,也不过说些不切病情的废话,除了加重慵懒的心情,并无治疗的功效。身体日渐衰弱,扶着小婢起来走走,却深感力不能至,脚步难移。在这样的生活之中,不能不回想当年,而所有的回想都是痛苦,更令眼前的情景有不堪的残忍。于是诗人回转过来向自己道庆幸:若不是有佛祖的指引,若不是有佛理的开导,那人生的烦恼将会不由途径地涌来将自己包裹,将会铺天盖地地扑来将自己淹没,生活当无法继续。这种自我开释,在诗人或许有一时的宽解,通篇读来,读者仍然会感到内在的悲哀。

  尾联回应首联的修行之事,用“知气味”写此刻对于佛理的感悟,上承“病身坚固道情深”。因此可知“道情深”的二层意思中,重在后者,不是说自己的修行已经达到的境界,而是指佛理本身的深刻。同修佛教的白居易有诗曰:“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闲吟》)可以帮助李煜所说的“道情”。诗人在“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两句中点明,生活全靠在佛法中寻找乐趣,否则早就被万般烦恼吞噬了。

  这首诗中有“庸医”“小婢”,还有清风、明月、飞鸟等具体的事物,可使读者通过感知这些人物和景物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感受。此诗与《病中感怀》内容相似,皆描写病中感受,但此诗宗教情怀更浓。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首诗侧重抒怀,抒发病中情怀;这首诗侧重叙事,叙写病重的诸琐事,诗里所写之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唐后主李煜在生病期间所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内容推断,当与《病中感怀》作于同时。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李煜入宋之后。史载金陵城破,李煜被俘,押解到宋朝的京城汴梁。宋太祖因他此前数次拒绝入宋的诏命,在安置之时,封他为违命侯。他的居所,门外有人看守,若未请得朝廷允许,来人不得入内。他的生活,虽然也有宋朝的资费供奉,侍女的照料,但毕竟是囚徒,与过去在金陵是完全不可以相比的。这封号的居辱,这行动的监禁,这生活的清苦,还有多病的身体,自然都使李煜深感痛苦,但是,最为刻骨铭心的痛苦还是亡国之恨,思乡之情。他曾有信写给在金陵的旧时宫人,说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默记》卷下),可知其悲惨的心境。然而,日子虽然难过,还得要继续;要继续,就得要有精神的支撑与安慰。那么,李煜寻找支撑与安慰的就是佛教。这首诗表现的就是他从佛教中寻求生命的慰藉和生活的支撑。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五十年前梦此游,已云持节岂能休。悠悠封域连东海,浩浩朝宗接上州。

五季侯王时事古,九还仙子洞天秋。閒行嫌被朱衣觉,密往西堂独倚楼。

山女带山花,狂夫未著家。
蛮歌君草笑,曾入汉琵琶。

鹭鸶各自有食邑,长恐诸侯客子来。一鹭忽追双鹭去,穷追尽处始飞回。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此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槎枒枮蘖矗平林,刺眼浑疑战戟森。朔气亘天围大陆,金风掠地战重阴。

覆蕉野鹿年年梦,啼枕吟蛩夜夜心。漏尽木鱼声策策,依然木叶响寒砧。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岗势萦回入缭垣,坡陀崇级上攀缘。八窗空阔浑无暑,一罅高寒别有天。

隐隐佩环迷洞府,悠悠钟鼓隔山川。我来俛仰嗟陈迹,浪说仙家八百年。

圣主披英俊,公才是擢犀。班扬俱气慑,屈宋亦眉低。

健鹘摩天翼,真媒历块蹄。回眸看贱子,下驷与鹍鸡。

深红数点吹花絮。又燕子、飞来语。远水平芜春欲暮。年年长是,清明时候,故遣人憔悴。
竹鸡啼罢山村雨。正寥落、无情绪。猛省从前多少事。绿杨堤上,楼台如画,此景今何处。

层波孤涌地,四际共浮天。海雾常飞雨,江潮自入田。

舟樯通百粤,笙鹤近群仙。巧捷生幽恨,沉冥得静便。

名缰相引,别离登州。远来积石时秋。司判美任,止是一载因由。才到瓜期相逼,岂都无、行色忧愁。叹往复,是八千馀里,毕竟何求。好学渊明解职,效海蟾纳印,慷慨云游。相继神翁决裂,物外真修。保养先天之物,运自然、火锻丹丘。功行满,驾祥云,趋赴瀛洲。

马上风吹醉帽偏。一川晴雪袅吟鞭。冷云堆里指家山。

慈母已占乌鹊喜,佳人望月拜婵娟。今宵人月十分圆。

古木寒藤荫小溪。溪边更著好山围。波閒容与双鸥净,空外飘飖一鹗飞。

湍浪泻,万珠霏。风前天棘舞青丝。兰亭豪逸今陈迹,不醉东风待几时。

野蓛山肴尚许探,园蔬滋味更宜谙。栽培芦菔倚村畔,点缀篱笆到亩南。

苞坼今朝初吐艳,羹调异日更分甘。姚黄富贵称名久,无补蒸黎也自惭。

抱病卧江海,屡经故国秋。闭门览群动,自得静者谋。

仙宰有逸兴,强我北渚游。时值七月望,寒蝉叫新秋。

槐柳夹修岸,山鸟鸣啁啾。搴帷望孤屿,回桡背古丘。

歌声上云汉,玉管吹汀洲。须臾绿烟灭,好月尊前浮。

皎如瑶台镜,泻作金波流。仙人垂素足,桂树枝相樛。

扫石布瑶斝,弄水惊素鸥。风飘寒梧响,露下莎鸡愁。

清景不可奈,中夜仍淹留。归路怅明发,此欢焉可求。

水满平湖香满路。绕重城、藕花无数。小艇红妆,疏帘轻盖,烟柳画桥斜渡。

恣乐追凉忘日暮。箫鼓动、月明人去。犹有清歌,随风迢递,声在芰荷深处。

绿窗初晓。枕上闻啼鸟。不恨王孙归不早。只恨天涯芳草。
锦书红泪千行。一春无限思量。折得垂杨寄与,丝丝都是愁肠。
月闰随寒暑,畴人定职司。馀分将考日,积算自成时。
律候行宜表,阴阳运不欺。气薰灰琯验,数扐卦辞推。
六律文明序,三年理暗移。当知岁功立,唯是奉无私。

云房西下,天共沧波远。走马记狂游,正芙蓉、平铺镜面。

浮空栏槛,招我倒芳尊,看花醉,把花归,扶路清香满。

水枫旧曲,应逐歌尘散。时节又新凉,料开遍、横湖清浅。

冰姿好在,莫道总无情,残月下,晚风前,有恨何人见。

旸谷东风起,春声动地来。
老怀惊岁迈,病骨爱阳回。
碧涧看瑶草,清芳嗅蚤梅。
厢人送春犊,一笑绿尊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