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浩浪侵愁光荡漾,


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送别的酒喝了一遍又一遍,还没有把人送走,那就再喝一遍吧,兄弟情深,不忍分别

从益乘坐的船随波浪荡漾,那反射出来的波光就像无限的离愁别绪。

极目远望,船已经被乱山遮住了,只能看到那高高低低的峰峦,直到太阳落山。

好在弟弟去的宣城离金陵并不远,兄弟二人很快便能重逢,所以心里不必满怀悲伤。

注释

邓王二十弟从益:即李从镒,李煜同父异母的弟弟,封邓王。《五代史》、马令《南唐书》作“从益”,陆游《南唐书》《唐余纪传》作“从镒”,二者实为一人。牧宣城: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刺史。

轻舸(gě):快船,小船。

解携:分手,离别。

乱山:群山。

桧(guì)楫:用桧树之木制作的船楫。桧木芳香,以示美好。

阑干:即栏杆。

咫(zhǐ)尺:形容距离极近。周制以八吋为咫。

凄凄:哭泣悲哀的样子。

赏析

  诗中作者以兄长的身份对胞弟谆谆教诲,既有惜别之意,还有宽慰之语,表现出对弟弟的无限疼爱之情,足见手足情深。全诗用语含蓄,情感丰富,场面阔大,景物鲜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送别佳作。

  此诗写依依不舍之情和李煜对小弟弟的宽慰,而在宽慰之中,自然包含了委以重任的心意。首联以“且维”二字领起,说姑且把将行之舟系住吧,有一层祈请的意味在其中。而“别酒重倾”则见出送别的酒一遍又一遍地喝过,而人还是没有登舟,舟还是没有启行,就将这层祈请的意思化为了惜别的深情,再加上“更迟迟”的烘托,“惜解携”的说明,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了浓浓的送别气氛。次联转而写景,而景中含情。行舟而去的水流,波浪起伏,粼光闪烁,有如人内心波动的离别情感;两岸远山重重,林木秋色,深浅斑驳,渐渐远去,渐渐模糊,牵动着人送别的心绪。第三联就二人作分写,以见手足情深。弟弟将乘舟而去,去得越远,对京城的思念就越深;自己倚着栏杆向西眺望,目送轻舟驶向日落之地,消失在一片黄昏的水面之上,却无法带去自己的思念之情。二人一行一留,相互牵挂,离情似水,渐远渐生。第四联则将离别的伤感挽回,作宽慰之语。毕竟离开的是小弟弟,毕竟小弟弟此去所承担的是国家重任,出行之际,如果感情过于哀伤,既不利于弟弟的身心,也不利于职守的履行。因而说金陵与宣城虽然是两地,但有长江的贯连,往来方便,仿佛只是咫尺之隔,那就不必凄凄惶惶如同永别。

  诗中次联写景抒情,场面阔大而景物鲜明,写得生动形象而又深情脉脉。上句中的“浩浪”“荡漾”写水天宽阔,江流不息,送者想象行人将要乘轻舟沿江流而远去,伫立遥望,直至目光所不能及。本来这阳光下的满江波涛是映在送别者的眼中,却因为波光的闪动而用了一个“侵”字,仿佛这流水与波光直入人的怀抱,激起了离别忧伤,而忧伤就与这江水汇合一起,长流不息,与这波光一样,起伏荡漾。下句写山是“乱”,写秋色是“高低”,都已见出人的情绪,而特别用了一个“凝”字来刻画,就写出了离别情感的沉重。人的感情本是抽象之物,借助于景物来写,就有化抽象为具象的功能。这二句,一动一静,相互映照,以流水波光和乱山高低写离别的忧伤,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感情的形态,还写出了情绪的质感,可触摸,可掂量,故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邓王李从镒出镇宣城时所作。李从镒在同父之兄弟中排行第二十六,因而题目中的“二十”当为“二十六”之误。李煜在送别从镒出镇宣州时曾作《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御筵送邓王》《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二诗一文,表达兄弟之情。马令《南唐书》里指出《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乃此诗的序。据《全唐诗》注:“后主为诗序以送之,其略云: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

  李从镒出镇宣城的时间,马令《南唐书》卷七说是“开宝初出镇宣州”,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引《李后主文集》说:“(开宝)三年秋,送邓王牧宣城。”据此可知这首诗作于李煜即位的第九年(970年)。宣城是南唐都城金陵的南方门户,东拒吴越,南进闽地,西望湖南,是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防守要地。李白《蜀道难》言剑阁之重要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宣城之于金陵,意义不亚于剑阁之于成都,南唐建国以来,先后镇守者,不是勋旧老臣,就是王室亲属。李煜派弟弟从镒去镇守宣城,正是循旧例而委以重任。不过,从镒出守宣城,恐怕也与当时形势有关。此时的宋太祖赵匡胤,既灭了西蜀,又攻占了湖南,南汉刘鋹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正在调兵遣将,部署进击的战事。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在进军南汉之前,先令李煜写信给刘鋹劝降。不想刘鋹得信之后,不仅不听劝,还回信辱骂李煜,于是李煜将自己的劝降信与刘鋹的回信一并上交,促使赵匡胤下决心出兵。事情就发生在这一年的八月,九月即有宋军的南下。从当时形势看,南唐虽然已经附从宋朝,俯首称臣,但并不甘心破亡,对于宋军的南下不能不有所警惕。李从镒在此时由京城出镇宣城,与南汉刘鋹的结怨,与宋军进伐南汉的战事,大约不无关系。

  李煜素来重视兄弟之情,对弟弟从镒又多一份喜爱,因为从镒“警敏有文”,能作诗文,与擅长文艺的他有共同的爱好。当从镒在形势不无严峻之际出镇宣城要地,李煜亲率大臣为他在绮霞阁举办送行的宴会,既表示此行之意义重大,也表达了兄长对小弟弟的关切。但是,南唐在当时的处境,这一层防守的意思是不可言说的。参与这次送行的徐铉、汤悦诸人都有赋诗,除徐铉诗外,其他人的诗作已不能见。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江海恋空积,波涛信来稀。长为路傍食,著尽家中衣。
别剑不割物,离人难作威。远行少僮仆,驱使无是非。
为性玩好尽,积愁心绪微。始知时节驶,夏日非长辉。
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
平安夜,舒长昼。笳鼓静,笙歌奏。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
簪花犹且强年少,诉酒固非佯小心。
花好酒嘉情更好,奈何明日病还深。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

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于菟缚。单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

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鋋射月明霜锷。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萱草秋已死,岁暮有严霜。
落日渭阳明,涕泪溅我裳。

春风春雨。酝酿春如许。三十六陂芳草路。尚记昔年游处。

漠漠翠羽金英。菜花开近尚明。好是江南二月,者般滋味香尚。

我闻仙山有奇木,似木还非又如竹。豢就天池走陆龙,削成玄圃辉山玉。

天生尺度齐人长,清如冰雪坚如钢。偶然爪甲相击触,铿金戛玉函宫商。

赤城九节殊怪诡,蜀江桃竹未为美。不知汉家何处得此枝,骨格不凡足文理。

经年阅代何灵奇,在处神物常护持。上端或炳太乙火,节间容刻丹书辞。

天子用优老,老臣恃扶危。夸父宁忍弃,长房不敢骑。

变化去来宁可测,既失千年今再得。当时北阙赐师臣,今日南州寿仙客。

南州仙客高士孙,白头钓隐荆溪滨。至人传与养生诀,步履如飞不动尘。

闻道今年年七十,拄杖趋朝此其日。玉堂令子阻称觞,望拜南云寄诗什。

缄题寄远祝长生,共愿年高身转轻。晓起拨云穿竹径,夜深挑月扣松扃。

岁岁年年持此杖,长伴神仙地上行。

一枝栖息又逢春,何幸高贤晚获亲。顾我画墁惭所食,荷公倾盖异于新。

绪馀衮衮心尤慕,盘辟区区礼未伸。三望膺门漫刺字,且持累句愬因循。

词名本是燕归梁。无理趣,忒寻常。马风思忆祖纯阳。故更易,悟黄粱。百年一梦暂时光。如省悟,弃家乡。常清常净处真常。累功行,赴蓬

阖闾城外故人过,客里相逢感慨多。夜雨莲荒庐岳社,秋风木落洞庭波。

远公道业惊吾老,潜子才华奈尔何。戎马十年乡国梦,结茅何处共云萝。

菖蒲体柔弱,孤生幽涧傍。
润深水不滋,短叶疏而黄。
物亦有不幸,仁者为悲伤。
愿因水石间,移值近窗光。
探丸起九死,焦卷复翠长。
草木固无知,此心未能忘。
梅边当日江南信。醉语无凭准。斜阳丹叶一帘秋。燕去鸿来,相忆几时休。

圣君虚席礼贤初,太史濡毫应诏馀。沙草总肥金騕袅,宫花时落玉蟾蜍。

晋朝人物推安石,汉代文章识仲舒。成业经纶有如此,人生须读五车书。

梦比光阴一鸟过,四年江渚负长哦。逢君旧眼青犹在,惊我寒须白已多。

言偃政声方浃洽,茂陵归思独蹉跎。何时又见挥吟笔,快若轻丸下峻坡。

雨过山气清,两禺望相峙。
树里出钟声,烟澄满江水。
熠熠林光中,露重滴松子。
倦客易相失,欢游无良辰。忽然一夕间,稍慰阖家贫。
白露下庭梧,孤琴始悲辛。回风入幽草,虫响满四邻。
会遇更何时,持杯重殷勤。
今日云山堂上客。明朝真个云山隔。人不似行云。相随长短亭。
堂空歌韵响。清切缘云上。留住莫教飞。怕如人别离。

良工创新第,潇洒侔洞府。经营未毕工,四面方府渚。

蛟龙忽夜徙,空中震雷雨。亲旧贺于门,主人迎孔户。

连唤凤儿来,藏书几多部。为我张广筵,酬宾酌以旅。

人谓主公贤,敦朴嗤峻宇。规模出心匠,务卑由乃祖。

欲图久安逸,勿辞暂劳苦。忠孝阐门家,诗礼光族绪。

居室云苟完,谦冲弥自处。玉石不分别,鹤鸡谩为侣。

顾予局促辈,乡评少推许。尝游庄岳间,喜作齐人语。

何幸天相之,幡然交邹鲁。早年钦大名,驰书聊以序。

比来揖清风,谈笑挥玉麈。见之名利尽,久侍岂无补。

素志以深酬,青眼犹相与。默念汤盘颂,未为倾肺腑。

何当惠古风,锦绣施笺楮。妙曲诚寡和,取则凭柯斧。

荷锄居士隐云庄,竹屋茅堂瞰小江。
祗这逍遥是知己。人间天上更无双。

少小班门学斲时,挥斤一解便称奇。而今搆得淩烟就,老大逢人说匠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