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聊乘风日好,来泛芰荷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猜你喜欢
门系钓舟云满岸,借君幽致坐移旬。湖村夜叫白芜雁,
菱市晓喧深浦人。远水日边重作雪,寒林烧后别生春。
不辞更住醒还醉,太一东峰归梦频。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锵锵铜鼓芦叶深,
寂寂琼筵江水绿。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月隐回塘犹自舞,
一门依倚神之祜。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听此迎神送神曲,
携觞欲吊屈原祠。
日中为噬嗑,交易是寻常。
彼各不相识,何复更思量。

建水怀襄,孔殿岿然。文未坠地,道昭于天。轮奂鼎新,丁奠揭虔。

肃肃冠佩,粲粲豆笾。惟圣立范,载籍具传。浑浑噩噩,书教百篇。

危微精一,纲领所先。诗六义教,风雅颂全。曰思无邪,蔽以一言。

易教精微,四德首元。演六十四,母坤父乾。春秋事教,惟义与权。

行夏之时,独许颜渊。乐教导和,钟鼓管弦。雷出地豫,乐之大原。

礼教导中,三百三千。其端辞逊,如始达泉。垂兹六教,何千万年。

眷惟此邦,儒哲比肩。厥有考亭,是绍涧瀍。发挥六学,有功圣贤。

守吏初献,与士周旋。祀毕作颂,同志勉旃。

秋水平,黄叶晚,落日渡头云散。抬朱箔,挂金钩,暮潮人倚楼。

欢娱地,思前事,歌罢不胜沉醉。消息远,梦魂狂,酒醒空断肠。

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
家人望车徒,远客造门端。
入门问所亲,上堂叙悲欢。
行人暮饥渴,秉烛具盘餐。
明月照西户,三星烂中天。
出门践野草,白露倏已漙。
十年苦行役,兹夕方来旋。
宁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大道于人自不赊,未须终岁学三车。云开笙鹤延真驭,指绕风雷辟众邪。

玄牝谷中金母室,至阳门上玉皇家。悬壶满贮春消息,紫陌任彫千树花。

采花与汲涧,幽事俱在山。朝向桥上去,暮向桥上还。

儒生读书不贵书,枕头阁脚醉梦余。
反不若浮屠,宝贝为函金作字,
海龙扶出凌空虎。君今收拾一万卷,
置在高楼截云汉。想当日月出没间,
玉轴牙签互璀璨。我欲牵车驾黄犊,
往发缣缃焕心目。论孟久荒缘老病,
请君为我删严令。

一箪小寄青莲宇,尺土巍临白玉京。名药晒庭分草木,好诗书壁杂真行。

劫尘息后心源净,僧腊高来颔雪生。我住巷南师巷北,相过谈到暮钟声。

悬榻第一山,况在最高峰。淮流转地轴,高木摇天风。

云卧秋气肃,冥栖晓露浓。洒落群物表,如身在虚空。

虚空复何有,扰扰将奚从。鸟欣暂止木,久在樊笼中。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
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深深黄竹两三家,丘陇高低径路斜。犬吠柴门枫叶下,一篱寒日蔓丝瓜。

明镜如明月。
恒常置匣中。
何须照两鬓。
终是一秋蓬。

骑驴出郭俟龙湫,怪事相传说未休。病我不能遵往辙,更谁堪望继前修。

春风满面形容隔,华发盈簪岁月遒。嘉靖九年元日晓,旆旌应记过怀州。

劳劳每岁逐风尘,斗大皮城暂寄身。忙里都忘居近市,静来时见物皆春。

难逢诗酒高常侍,空吊豪华石季伦。阅古几回夸创获,可怜索解竟无人。

襟怀浊气鬓边香,伧父妖姬醉一场。到此已无乾净土,楼头惟有彗星光。

大火西流风影疾,昏雾荒荒没寒日。纸立孤鹑宛欲飞,肯傍秋风啄残粒。

忆昔平原短草枯,群飞群逐镇相呼。霜鹯野鹞满霄汉,匿影不敢窥平芜。

五陵裘马纷驰骤,间掷千金争一斗。毛血易随黄金尽,可怜纨裤鹑衣后。

君不见汉家从来重养士,畴向疆场报恩死。

慈竹笋抽疑夏箨,木犀花发认春香。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飞鸣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路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横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山上峰峦,高复称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孟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覆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绝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

  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兴亦尽,不暇登陟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