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让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
手巾上犹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注释
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生者为祭奠死者而设立的几案,用以供奉灵位、衣物与酒食。
手巾:即毛巾,又称拭手巾、净巾,是擦拭脸手皮肤的日常用品。在中国,手巾自古即被使用,后禅林备之于僧堂、浴室、后架等供大众使用。
浮生:指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故称为“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憔悴:忧戚,烦恼。
壮岁:这里指李煜丧妻时的二十八岁。
婵娟:泛指形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大周后。
黛烟: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

赏析

  灵筵,即供奉亡灵的几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 王利器 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李后主十八岁时,纳绝代佳人、多艺才女昭惠为后,其婚姻之美满,伉俪之情深,才子佳人之意切,都是令人艳羡的。然而这对多愁善感的伴侣,在夫妻生活之外,却也有着因时移世变、国祚日衰而带来的诸多不顺心之事,当然也就难免“共憔悴”了。而尤其是年值“壮岁”,按常理,夫妻俩正当精力充沛,正该琴瑟调和,相依相傍,谁知竟疫从天降,绝症袭来,无情地夺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形影相随的“婵娟”。“壮岁失婵娟”,中年丧偶,已是人生的大不幸,更何况所失的又是自己十分倾心的可人爱妻呢!接下来,“汗手遗香渍,痕眉染紫烟”,则是由昭惠皇后的遗物——眼前灵筵上的手巾触发哀感。凝神细看,巾上还留有爱妻生时轻抹香靥的“香渍”,细描眉黛的烟痕。可目下是“香渍”犹在,烟痕尚存,而“婵娟”已失,这就更令人不能不倍增切腹之痛了。全诗至此煞笔,余哀不尽。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为悼念昭惠皇后而作,写作时间是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冬昭惠后刚逝世后。

赏析二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诗的起句总叹人生的虚浮无定,难以把握,无论愿意不愿意,生命还得继续,所以活着就已经是一种无奈。而这无奈的人生本来就已经令人悲哀,何况正在壮岁之年,又失去了相依相倚的妻子,这余下的人生途程将会是多么的漫长,多么的难行。诗中以“婵娟”代指妻子,以见妻子青春美好,也就愈见痛失爱妻的深情。然后笔调一转,拈出手巾点题。手巾是古代女子的随身之物,攥在手中,用以拭汗,用以掩笑,用以擦去泪水,用以生风借凉,不可须臾而离。诗的首二句抒写悲痛,就人生落笔,有一种从根上说起的本质意味,起点既高,落笔滔滔。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人已离去,而手巾上犹可嗅到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睹物思人,自有无尽思念在其中。而“汗手遗香渍”一句,提示周氏生前将巾紧紧攥在手中的动作,以至于有手汗的浸渍而染香于巾。若不是相知极深之人,不会有这样细致的观察,而回忆之时,自然倍加痛心。诗言物不言人,所言之物又只是一条亡者生前的旧手巾,“汗手”、“痕眉”点到为止,便草草结束。

  整体上就诗章结构而言,有一种头重脚轻之感。鲁迅曾评说向秀悼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说:“很奇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可见这也是一种抒写情感的方法。不过,向秀之“寥寥的数行”是有话不能说,李煜这里却是满腹的言语无法说出,悲痛至于极点的缘故。

  此诗是李煜在亡妻灵座前的随笔之作,写的都是眼前景、眼前物,因此也就信手拈来,十分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灵室气氛本来就让人十分伤心,正如晋代潘岳《寡妇赋》所写:“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而亡妻的遗物更增添了一层忧伤。由具体遗物汗巾写起,从小处着笔,抒写壮岁失妻的痛苦,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三秋万里五溪行,风里孤云不计程。
若念猩猩解言语,放生先合放猩猩。

新年十许日,才有一篇诗。乡思风中乱,春心雨里知。

病缘衰骤至,懒与睡相宜。暗想泉溪上,杜鹃啼故枝。

思之鄙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一自当年谢合欢,不堪常见月团圞。于今生事如秋水,惟有芙蓉花好餐。

溪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

昨夜西楼月,团圆似去年。凤屏非复旧,虎枕未成眠。

破恨凭湘酎,流哀寄蜀弦。葛华与参宿,此见恐无缘。

争先人愿睹云星,好士名高彻四溟。节钺古来称独坐,草茅今日见分庭。

陇使殷勤寄折枝,冰人犹带故人诗。楸枰有著花频落,棐几无尘影倒移。

香透吟魂窗蝶绕,愁凝妆额镜鸾知。多情莫厌春无赖,看到青青子结时。

渭水不可浊,岂与常流俱。节妇不可辱,自与常妇殊。

节妇之节良可书,书出大手名斯垂。呜呼奇花异卉人难植,瑞麦嘉禾不可常种得。

江北逢新雨,湘南忆旧游。
能来慰岑寂,恨不小迟留。
日月徒催老,巧名浪自愁。
惟应编简乐,在己可深求。
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汲汲时能几,蘧蘧梦未醒。自怜头染白,谁解眼垂青。

心事沾泥絮,生涯逐浪萍。何人可私淑,诸老渐彫零。

摇落吾徒道日非,疏情应与世相违。喜看侠客芙蓉剑,学制骚人薜荔衣。

已分青毡甘懒慢,何妨白眼看轻肥。栖迟燕市悲今昔,易水萧萧木叶飞。

虎丘七里塘,生祠何累累!榱栋高入云,丹雘纷陆离。

连墙与接牖,屹然竖丰碑。下承以赑屃,上蟠以龙螭。

华文表德行,大论抒猷为。某公居官日,曲折行其私。

析利如秋秧,忘却民膏脂。文中颂清节,饮水迈伯夷。

某公居官日,断狱无矜疑。五刑任喜怒,罔恤童与耆。

文中颂仁爱,皋陶为士师。周览谀悦文,一例惭恧辞。

旧有遗爱人,行政介且慈。行如打包僧,萧然去官时。

士民走相送,各各涕涟洏。谁为建祠宇,惟留后人思。

好官无生祠,墨吏有生祠。好官与墨吏,行人知不知?

天连宫阙云烟湿,地接淮山日月低。
不知何处两黄鹄,飞向白云云外归。

乍晴客愁豁,饱饭倚双扉。空碧没孤鸟,平沙延夕晖。

人烟兼树暝,山寺忽云归。时爱新秋蝶,随风一上衣。

潭深净如练,宛然鱼自见。独怜蓑笠翁,错下银钩线。

晓色临双阙,微臣礼位陪。远惊龙凤睹,谁识冕旒开。
蔼蔼千年盛,颙颙万国来。天文标日月,时令布云雷。
迥出黄金殿,全分白玉台。雕虫竟何取,瞻恋不知回。
万骑连山噪虎熊,千艘激浪泣鱼龙。
变迁陵谷有如此,应笑铜驼无定踪。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