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童时了了记观河,六十三年忽已过。眼暗耳聋知老否,葛凉裘暖奈身何。
一帆去国谈何易,万卷无家累亦多。爱惜精神图省事,明年兼拟谢诗魔。
落花风紧红成阵,睡重不知春远近。筝弦声涩镇慵调,燕语情多羞借问。
屏山苦隔声涯信,咫尺关河千万恨。楼前芳草远连声,望眼不随芳草尽。
故老都随浩劫尽,新图端为旧游裁。岂独侯汤两诗叟,不知今日尚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