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自湖南卧,春还湖上看。桃花千树落,柳絮万家寒。
谁拯灵均湘水上。节物多惆怅。痛饮读离骚,杜若江离,总是凄然况。
姊归曾整行春仗。俯仰千秋壮。今日拟招魂,酒侣诗朋,醉弄清溪涨。
忆对清阴转午迟,杯行到手欲无辞。高山流水今何处,鸿雁南来有寄诗。
余龄及中岁,有子生六年。疾痛母心惴,寒饥我怀煎。
鞠育爱虽切,薰陶教宜先。数日近方解,诵诗未能全。
赋龄亦何短,夭阏辄弃捐。触目恨山积,沾衣泪河悬。
世泽惧斯斩,书香赖谁传。嗣续人所重,念之增惕然。
修已安义命,昊穹谅无偏。明丧笑商鄙,情钟惭衍贤。
螟蛉信么么,在物亦堪怜。
虎溪曾眺望,旱识此翁贤;勒石岩栖迹,悬壶市隐年。
奇方能却老,好句或堪传。茗碗静相对,烦襟一洒然。
缭垣皆蔓菁,多日茁新芽。方柔不采摘,叶大今芽花。
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
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虞灶或乏此,衔种倩飞鸦。
不嗤细芽甚,取给免士哗。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