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注释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付:即发付,安排。

赏析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流人即流浪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此诗写听流浪艺人弹奏筝曲《水调歌头》的感受,借此表达贬谪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你喜欢
独倚秋光岸,风漪学簟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叶堕平台月,香消古径云。强歌非白纻,聊以送馀醺。

衮衮青春,都只恁、堂堂过了。才解得,一分春思,一分春恼。

儿态尚眠庭院柳,梦魂已入池塘草。问不知、春意到花梢,深多少。

花正似,人人小。人应似,年年好。奈吴帆望断,秦关声杳。

不恨碧云遮雁绝,只愁红雨催莺老。最苦是、茅店月明时,鸡声晓。

水满双鸳沼,花开玉井莲。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桥边。

白羽参差在,跳珠次第圆。风高与芬馥,露重借嫣妍。

青板钓鱼老,朱栏听雨眠。时从客容与,宁借鹭联拳。

何日回征棹,归来赋短篇。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被荐方趋召,还乡仍彩衣。
看山向家近,上路逐鸿飞。
结绶同为客,登高独送归。
都门足行者,莫讶柳条稀。

归来好,万喜千欢无烦恼。日课吾孙读古书,此是吾家传世宝。

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
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休唱攘夷论,东西共一家。疏防司里馆,谢罪使臣槎。

讵我持英簜,容人击副车。万方今一概,莫自大中华。

夹岸响青芦,瑟瑟吴波摇碧。天借一帆风势,看垂虹秋色。

满船明月照无眠,今夕是何夕。应被素娥笑我,太疏狂踪迹。

栖栖刘使君,闭门菜一亩。散粟乌鸢集,菲食童仆走。

与之久周旋,了不见尾首。积累愚公愚,万一山可负。

綵笔传歌,青衫提剑,幕中谁似风流。使檄联芳,宾筵接武,后尘每继清游。

晓云春梦,试回首、星霜再周。仙曹书满,荐剡交推,一鹗横秋。

扁舟乍可夷犹。一镜平湖,数点轻鸥。醉客疏狂,骚翁豪放,二公同是朋俦。

仕而犹隐,料出处、胸中已筹。故山虽好,未许归来,一赋休休。

金銮天子如天大,九万里鹏容几个。
寻常沟渎虾蟆过,红锦宫袍空看破。
故书收拾归去来,倚杖斜阳唱谁和。

雪溪词翰辉星斗,纸蠹尘蒙诗一首。湛然挥墨试续貂,嗫嚅使人难出口。

丁年彭泽解官去,遨游三径真三友。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

献陵吴氏治荒园,成趣为名良可取。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今年扈从过秦川,可怜尚有萧条柳。归计甘输吴子先,丽词已后黄华手。

知音谁听断弦琴,临风痛想纱巾酒。嗟乎世路声利人,不知曾忆渊明否?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㠝岏。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滴滴妖娆睡未醒,碎花犹带马嵬尘。
少年正抱忧时恨,更有因花比太真。
千岩万壑玉层层,夜半山腰见佛灯。
竹影扫窗尘不到,满床风雪定中僧。

荒城一片月,何处汉与秦。珠玑余瓦石,台榭留荆榛。

鲁宫今不见,况乃宫中人。阿房三月火,姑苏千载尘。

徘徊意无限,闻钟警迷津。

陆公高论亦由衷,谦让还惭未有功。
天下忠良人欲尽,始应交我作三公。
竹君得姓起何代,渭川鼻祖兹云来。
主人好事富千埒。日报平安知几回。
平生好山仍好画,意匠经营学盘马。
别裁斗地规摩围,自汲清池行播洒。
一杯寿君三径成,请君静听风来声。
醉眠煮得石根烂,以次平章身与名。

高僧忘世相,缚屋就云深。静看千峰白,幽栖半榻阴。

卷舒虽有态,去住本无心。我亦求閒者,何时一访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