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我行亦偶然,君来定何谓。风高浪如山,闻者亦已畏。
而君从一叶,过我乃特地。邮亭六日俱,临行尤自愧。
朝出才辨色,夜归或沾醉。残灯不见人,待我独忘睡。
语款多破颜,情极几屑涕。屈指再相从,便作新井计。
我担既弛肩,君驾亦方税。不觉涉四年,俯仰才一喟。
每见意每加,终始不少替。顾匪求名顽,岂不怀此义。
凡生等飘蓬,何物非委蜕。为我谢故人,随方聊自慰。
弃金轮王位,尊贵不尊贵。冻饿深雪中,冷地里短气。
见明星,没巴鼻。更言大地一切众生成正觉,吽吽,棒折也未。
合阳诗大宗,苏武开其始。西京十九篇,丽则同芳轨。
文质何相宣,汉风此尽美。君如清庙瑟,唱叹得遗旨。
太音在朱弦,神明所张弛。五言变风雅,乐府亦驱使。
河华气所生,子卿共乡里。元精得太素,刚厉岳灵似。
神胡一赑屃,洪流为披靡。手荡龙门开,二山忽分峙。
太华以四方,削成苦如砥。君从白帝求,混茫得斯理。
君家洞庭畔,犹嫌去山远。园隈搆石岫,林际开云巘。
迤逦带华池,崎岖入层苑。不载扁舟来,临流讵能返。
海外有九州,域中非一姓。王风久已颓,霸图日相竞。
报怨吴入越,据要楚取郑。秦强六国惧,晋微五胡盛。
于戈方北伐,玉帛又南聘。纷纷长不已,扰扰宁有竟!
春、陵各养士,苏、张争秉政。君子则不然,龙潜乐天命。
嘉禧殿前初日高,瑞光先映赭黄袍。云间瑞露收金掌,仗外微风飏彩旄。
黄鹤仙人周子晋,碧鸡使者汉王褒。禁园尚觉馀寒在,未放春红上小桃。
已寿黄君又寿梁,增江寿星何煌煌。寿筵进士斑衣舞,光映长庚万丈长。
阮郎归去,怅浓春瞥逝。缥缈仙源路无际。剩年年、寒食如墨春阴,吹碎雨、点点替人弹泪。
一枝和梦寄。试问情深,潭水泠泠浅还未。懒更赋题红,爇瓣心香,怕唤起、吟魂憔悴。
倘暗里、有时蝶飞来,便稳抱花须,也和愁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