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火倏巳尽,金行殊未刚。弱枣渐可剥,七月犹骄阳。
赤日不可向,白汗惊流浆。谁将穷谷冰,为我濡枯肠。
况兹老病躯,息偃真在床。敲秋赖风玉,微飙袭衣裳。
言念北征士,万里方拓疆。秋云静边日,光耀剑戟场。
君今饱韬略,论事时抗章。诸公颇动色,有策云甚良。
何当给锋车,结佩朝明光。一鼓收关河,再鼓擒戎王。
兵戈既静洗,不复腥犬羊。万夫各解甲,四海均清凉。
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
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梦连环。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
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南来拂拭芰荷衣,旋觉沙尘出郭稀。我已去来无复恋,天于人事每多违。
流澌十月关河冷,积雪千山草木辉。想见幽居无限好,春风应待主人归。
武昌城中官柳阴,广陵行客动归心。衣冠南渡悲豪杰,江汉东流变古今。
多病马卿游已倦,能诗杜老律尤深。洞庭明月如相忆,为写清愁入楚吟。
有竹成书院,无埃到砚池。夜檠秋信早,春诵暖容归。
著眼千秋在,回头六逸飞。不应南海客,淇澳自哦诗。
温公五亩宅,汝亦屡经过。乔木今何在,吾生可奈何。
玉台不减雨花台,惹得游人数往来。绿幄浓阴松与竹,浮云山势暗仍开。
疏钟几杵僧初饭,啼鸟一声月在梅。此景此情谁悟得,豪吟偏喜数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