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
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注释
凫(fú):野鸭
桂棹(zhào)兰桡(ráo):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下长浦(pǔ):沿着水边向下游去。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玉腕(wàn):洁白温润的手腕。橹(lǔ):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
江讴(ōu)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驻:停留。
渠:伊,她。娼(chāng)家:乐妓之家。
官道:大道。把:采。
稠叠:稠密重迭。
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兹:这里。
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
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旧日的欢情。无处所:无所寻觅。
新物:花和藕。华滋:长得很茂盛。
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
羞:此处意为忧,怕。北海雁书:指塞外征夫寄来的书信。
节:节拍。
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动。
吴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带的采莲女,丰茸(róng):茂密的样子,指人多。
关山:关隘山岭。

赏析

  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诗写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采莲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采莲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采莲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写这位年青漂亮,服饰华丽的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随波而下,极目眺望无边无际覆盖着绿叶的岛屿和开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听着远处传来的江上渔歌、吴越小曲。这些所见所闻,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诗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点明相思的由来,是因为岁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归来,思妇在水上采莲,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触景生情,因而心中产生了思远的情怀。“今已暮”三宇,呼应首句的“归”字,表明这首诗所写的是采莲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继而诗又探入一层,写思妇的品质。尽管傍晚采莲归来,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煎熬,但采莲女还是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已的操守,“那必尽娼家”,用反问句式,谓女子并没有都沦落为娼女,意即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不仅不会变心,相反,比别人还要坚定。“官道”二句以疑问的口气,将采莲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其实是诗中思妇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汉乐府典故,《陌上桑》里的女子罗敷,是一个忠实于爱精的典型形象。此诗里的采莲女自云对丈夫的感情超过罗敷,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执着。

  从“莲花复莲花”到“还羞北海雁书迟”,主要是咏物写人,抒发思妇的离愁别恨。江上莲花朵朵,莲叶田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于的禅娟蛾眉;鲜红娇艳的荷花,也只能差可与女子红润的脸庞相比美。这几句由纯为写物转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从而唤起她的离恨。“佳人不在兹,帐望别离时。”尽管江上环境很优美,自己也是韶华容颜,但因为征夫远在塞外,她惆怅地遥望那别离的地方,回忆当初难分难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作之感,转而咏物。“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牵动荷花,喜爱它们并蒂开放;折断莲藕,喜爱它们丝丝相连的缠绵形象。这两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丝丝相连,荷花的同根并蒂,表达思妇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当日的两情依依己经无处可以寻找了。虽然物态还如同过去一样,但在思妇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片生长得很茂盛的荷花荷叶而已,想到这里,不禁无限伤情。自己为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到头来则长期为离愁别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的郑交甫在江边遇到两位神女,十分爱慕她们,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赠的故事。这句意谓采莲女过去曾与征夫以身相许,而毫无悔恨。“北海雁书”,用汉班固《汉书·李广苏武传》中苏武北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此句则谓征夫在边塞上,久无书信,不免使女子产生担心和怀疑。这种忆昔伤今之情,归结到底,表现了采莲女深沉的相思情怀。这一节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反复复地交错写来,对于女子的“相思苦”确实写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从“采莲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采莲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采莲。她一边采莲,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采莲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采莲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采莲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采莲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采莲女在江上来往采莲,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采莲的吴娃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征夫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采莲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采莲妇女。这就在前文写采莲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征夫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梁、陈以来,《采莲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大多或摹写水容物态,或描绘采莲女的容貌服饰。特别是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比较浮艳绮靡。王勃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采莲女,自然景物的描绘乃至遣词造语,也都明显地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征夫的主题揭示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相比的。王勃在理论上对六朝余风深致不满,而在创作实践上又未能摆脱其影响。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初唐诗歌从六朝余风向唐诗刚健爽朗的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王勃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陈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所写。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猜你喜欢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
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
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
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
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即时贤路辟,此夜泰阶平。
愿保无疆福,将图不朽名。率身期济世,叩额虑兴兵。
感念殽尸露,咨嗟赵卒坑。傥令安隐忍,何以赞贞明。
恶草虽当路,寒松实挺生。人言真可畏,公意本无争。
故事留台阁,前驱且旆旌。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
清啸频疏俗,高谈屡析酲。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南诏应闻命,西山莫敢惊。寄辞收的博,端坐扫欃枪。
雅宴初无倦,长歌底有情。槛危春水暖,楼迥雪峰晴。
移席牵缃蔓,回桡扑绛英。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
有客趋高义,于今滞下卿。登门惭后至,置驿恐虚迎。
自是依刘表,安能比老彭。雕龙心已切,画虎意何成。
岂有曾黔突,徒劳不倚衡。乘时乖巧宦,占象合艰贞。
废忘淹中学,迟回谷口耕。悼伤潘岳重,树立马迁轻。
陇鸟悲丹觜,湘兰怨紫茎。归期过旧岁,旅梦绕残更。
弱植叨华族,衰门倚外兄。欲陈劳者曲,未唱泪先横。
旧馆绝逢迎,新诗何处呈。空留封禅草,已作岱宗行。
柳蠹风吹析,阶崩雪绕平。无因重来此,剩哭两三声。
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韶光三月恰芬芳,禊饮池头泛羽觞。画鹢翩翩戏龙虎,一时佳景类江乡。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甘子壁上诗,慨然想见君有奇。甘子避世东墙下,君数顾之何所为。

其日示我一长篇,上传山西巡抚忠襄蔡公贤。后有论赞三百言,睢阳之烈千古传。

张君传如韩退之,附载中军应都司。凛凛南八好男儿,方伯名与许远齐。

更有宁武周将军,阖门战死无孑遗。感公遗书自愤发,愧死贺兰不出师。

是时蔡公奉旨已解任,力战十日,城破自经三立祠。

劳瘠身轻不得死,时盛乃脱铁甲加公衣。归家手杀子与妻,再拜尸前经树枝。

门皂厮养二十余,祠前树下尸累累。我同林子读至是,默然无声泪雨垂。

吏部曰公用人侵我吏,台省曰公儒者不可使。国是日非士解体,传中一一详其事。

乃知张君不独爱忠臣,能见大计有如此。我翻案上书,明季遗闻多删除。

林子拍案大叫绝,何人今能为此说。甘子拱手君莫疑,此亦张君之所为。

朝出城西门,甘子送我乘桴行。江风飒飒吹白蘋,石濑回薄溅衣巾。

悔于南丰不识君。

前朝勋戚盛如云,后裔同归厮养群。
莫向灞陵嗔醉尉,何人犹识故将军?

密槐高柳覆华堂,满地薰风白昼长。却怪蝉声惊客思,不容蝶梦到吾乡。

清高最喜蝉朝露,断续何须怨夕阳。蚤晚凉飙天际起,万山秋色又苍苍。

秋气尖寒酒易消。秋怀元酒更无聊。夕阳人影卧平桥。菊就雨前都烂熳,柳丛霜罢便萧条。夜来风色似今朝。

妙论剧谈逢大敌,深林荫樾尾清游。柳州先记知非偶,陆相荒庄愧不秋。

似舅远寻昆弟好,老生猥与介宾谋。凄其廿载龙门梦,垫角曾登李尹舟。

海峤凭高望,垂鞭马暂停。云低连浪白,野阔混天青。

长啸传空谷,游踪寄驿亭。苍茫归路远,落日照林扃。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锦袍烟艇夜郎西,酒思金北入直时。
不道相思杜陵老,愁吟落月屋梁诗。

凤洲秋水日渐渐,江水浑如博士衫。草屋结来人假宿,檄文书就手亲缄。

裁诗久爱中丞丽,制酒难禁吏部馋。相见立谈还即别,寸心摇曳似风縿。

入夏惟忧旱,秋来却浸霪。
风声连海响,山气与云深。
望岁丹心切,忧时白发侵。
旅中无别事,隐几自长吟。

中夜雪打窗,灯暗火照屋。袖手地炉火,瓶声起丝竹。

忆我故山房,松风韵崖谷。山空牛斗寒,寺静鱼鼓肃。

西寨鹿不归,东岭鹤独宿。更想醉翁亭,两峰高并玉。

有此溪山好卜居,浮岚飞瀑似匡庐。隔林觅句前村饮,醉倒狂吟画不如。

幽事欣自抱,幽寻每独行。曙钟凌晓气,人迹动鸡声。

树老三秋色,江深六代情。村烟饶野饭,洗钵浣溪清。

都门七月天气凉,榴花落尽杨叶黄。送君载酒都门道,疋马此时思旧乡。

君家金陵江上住,家世冠裳朝夕聚。蠹简牙签满几床,芝兰玉树当庭户。

自昔聪明夐不群,读书万卷思匡君。三策袖中未及献,一官赞务摅忠勤。

九年出补南安守,籍籍声名满人口。列郡官僚不敢欺,绕村黎庶皆耕耨。

黎庶耕耘岁每登,黄堂白昼清如冰。门无私谒心常泰,狱少冤民讼不兴。

迩来考绩朝帝所,卧辙攀辕民父母。共愿眼前留寇恂,毋令去后思何武。

黄门有子久鸣珂,远来相见情如何。人争京国誇桥梓,君却还山慕薜萝。

平明跃马长安路,綵绳玉壶酒如乳。遥波落木怆离情,明月白云引归趣。

凤皇山南白鹭洲,昔年别处今白头。秣陵风景常在目,却羡长江天际流。

五老何年石,香炉万古烟。地形三楚尽,江色两湖连。

谷有青牛卧,山传白鹿眠。未能穷胜迹,空此挹群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