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这首酬答小诗构思相当奇巧,感情极其诚挚。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漓淋尽致。
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诗的前两句,诗人首先感叹于由于“山水万重”的阻隔,常常会使人的通讯断绝,因此能得到好友的寄诗是不容易的,而从好友的诗中又得知好友连梦中都在关切着他的境遇,这种人世间珍贵的深挚友情,使诗人感深肺腑。这两句直叙贬谪之后处境的艰难与郁闷的心情。这种艰难,不光是反映在山水万重上,更体现在由此导致的音书断绝上。这种郁闷,不仅仅是因为身处荒僻之地的无聊穷困,更多的是因为很难得到好友的消息。
“念君怜我梦相闻”一句,表面经这千难万险,诗人终于收到好友的来信,知悉还有远在异地思念入梦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夜不能寐。后两句,诗人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向好友作了深情的回答。两诗都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思念挂牵,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但写法又各辟蹊径:白居易的寄诗主要以反问的语气用如梦后的苦思来表示对还有境遇的关切;而元稹的诗,虽是从正面回答,但构思也同样精巧,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又梦到一些闲人而感到痛苦。前者“梦见君”,后者“不梦君”,这一唱一和,表面看去是如此截然不同,可是形成了感情基础,都是来自两人彼此苦思相念之情。这既符合酬答诗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的基本要求,又在构思上独处机杼,使人于同中见异。酬答诗在形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和诗与原诗必须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用韵相同,有的甚至连韵脚字词都相同。而元稹这首诗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依照酬答诗的形式要求,写得如此深沉蕴藉、形神俱肖、富有包孕,为历代诗评家视为酬答诗中的佳作。
全诗纯用白描,几乎没有一点设色布景之处,也丝毫没有生涩拗口之语,而且人物形象生动隽永,情调境界感人肺腑。特别是作为一首次韵和诗,在押韵韵脚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能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地写出这首诗,更其难能可贵。
喻郎一室苦竹里,南浦流云润湘几。图书以外无长物,仅堪容膝而已矣。
此膝一屈不复伸,无论其下无黄金。坐处须穿幼安榻,抱时但咏梁甫吟。
羡尔尚有腹便便,坦之不肯作杯桊。羡尔双肱力翘关,曲之可诣羲皇前。
但令此肱此腹安此膝,劝尔百年长一室。不见净名居士方丈间,千坐莲花千佛日。
罗浮泉石皆奇绝,到处看山瀑溅衣。石气化云云化水,青天白日玉龙飞。
旧种寒花五色齐,年来紫菊出关西。杨妃醉醒晕犹在,顺圣名高价尽低。
点缀不烦丹灶永,封培应藉武都泥。姚黄魏紫元相媲,说与诗家漫品题。
邂逅京华忆昔时,匆匆长恨遽暌离。重来只有声音在,两鬓萧萧各欲丝。
巨灵斧天根,斸玉一万仞。云霞幻幽茜,风雨逼遒峻。
厂树交空嵌,岑苔互薄晕。惊禽拂波驶,落翠袭衣润。
林光澹日气,涧响写花韵。丛绿疑无垠,群香但相紊。
扁舟溯春涨,篙楫竞分寸。灵境开清虚,艰程若轻迅。
思元本初志,招隐岂非分。遂令纾归心,前途缓遥趁。
韩山白云下,遥见翠竹祠。其祠何代人?云是宋君时。
里中有周氏,子孝母深慈。所以乐慈母,不吝千金资。
为母筑别馆,勾带好园池。母曰我暇日,临眺良欢怡。
夹山为寿藏,死汝葬于斯。及死如母言,攀恨无穷期。
即馆奉母容,洒泪松柏枝。至今空涧阿,幽鸟鸣声悲。
故老更为语,母训犹父师。子亡孙已贵,孙复昌书诗。
紫衣腰黄金,入侍白玉墀。间岁万里至,展省甚光仪。
流水莫自急,浮云有余思。谁能和此曲?为继棘荆辞。
风柯月渚。人在秋深处。爱傍水荭花、填词句。问爱波谁管,却少个、邻船住。
五湖怀旧侣。可有千丝,别网溪纱村苧。
沉吟薄暮。白鸟双飞去。买取蜀姜温、莼堪煮。携小童丱角,吹一曲、沙头雨。
君恩知未许。菰叶横塘,且缓此时乡绪。
溪云初起山围带,寒雨斜飞风络丝。猿鹤不谙尘俗共,惊闻人语上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