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醉中忘万物,一视渊与山。坠车神不惊,庄周非寓言。
是乡岂华胥,逸乐不记年。谁能造其域,勿为薄俗传。
身閒端合醉秋光,两地名花况并芳。金作凤形如许巧,木成犀理若为香。
髻头自笑凤钗色,沙面谁知识带黄。莫问诗坛偃旗鼓,天生的对欠平章。
来去僧帆,零星水影,此画倩谁斟酌。絮絮花花黏不住,任飘萍、了无痕着。
欲停且掠。蓦一片、尊前吹落。却相疑,是堕云弄雨,认时还错。
层阴阁。乱鸦如墨,高下相回薄。柳桥风转斜拖去,闪迷离、拂棕帽箬。
南屏漠漠。忽残照、破烟相约。正飞来,遮断钟声一角。
虬髯落落实离离,笔墨何心作此奇。共道岁寒有孤干,后凋谁识是连枝。
珊瑚击碎冷无声,散作疏花点点明。远寄馀音溪上去,春风百里故人情。
小亭主人才高翔,秋来健笔摇岳阳。鹭堠乌亭足吟兴,归来示我诗满囊。
满囊诗句满座客,高筑词坛作除夕。有怀岛佛撚吟髭,年年设祭陈新诗。
韵事艳传许相效,莫辞共引琉璃卮。我愧粗官走尘土,不学浪仙作诗苦。
穷年底事劳精神,欲饮茫然何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