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与注释

注释
闺怨少妇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赏析

  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未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创作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你喜欢
杨州太守重交情,我欲西归未得行。
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
遣来二物应时须,客子行厨用有馀。
午困政须茶料理,春愁全仗酒消除。
不胜欢喜拜嘉惠,无限殷勤作谢书。
君既有来何以报,一床蕲簟两淮鱼。
岸帻坐前楹,天围极望青。
日华开岭雾,风影碎池星。
重露惊栖鹤,幽丛带暗萤。
尘机心久息,宁待据梧暝。
元圭珍重镇书房,紫石磨来滃墨香。
老去苦无閒著述,以分寸计□时长。

彫陂之水清且泚,屈为印文三百里。呼船载过七十馀,褰裳乱流初不记。

竹舆岖�载山径凉,仆姑呼妇声相倚。篁中犹道泥滑滑,仆夫惨惨耕夫喜。

穷山为吏如漫郎,安能为人作嚆矢。老僧迎谒喜我来,吾以王事笃行李。

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僧言生长八十馀,县令未曾身到此。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
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处处人家空薜萝,几年凋弊扰干戈。山过白水峰峦峻,路入盘江瘴厉多。

岭徼土风连百粤,郊原人语杂诸罗。侧身西望看铜柱,此地曾经马伏波。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
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依时采取定浮沈。进火须防危甚。

条与有佳色,不入俗子眼。结庐傍洓水,永与与作伴。

一脚落宦游,坐叹千里远。长恐与灵檄,重令猿鹤怨。

朅来河之湄,用意固不浅。拟从水石行,稍释烟霞恋。

而于阛阓中,举首即相见。相看犹有情,不改旧颜面。

自怜非故吾,抚心祗愧赧。唯公绝俗姿,体道任舒卷。

笑揖浮邱伯,双凫脱羁绊。步武招我陪,放歌容我乱。

窅窕空翠间,风驭蹑云栈。与亦为君容,景态互明焕。

别去今几时,兹游倏飞电。所思在岩壑,欲往不得便。

此身被官缚,事迫胡可缓。东风涨边尘,羸马注长坂。

崎曲馀百里,尽日期往返。问途策而前,不复微吟款。

向来经行处,犹作生绡展。怅念扪萝手,去敛趋庭板。

忽放微云开,顾我一笑筦。出没高树端,退避还偃蹇。

俗驾良已非,尘容更增腼。解鞍迫昏暮,假榻憩疲懒。

夜梦五老人,诘诟不容辨。局促将安之,勇退在能断。

利害甚白黑,胡为两交战。语已去飘忽,欲留不可挽。

那知有志士,居以贫为患。求田亦本谋,他日当能办。

伏枥马告劳,投林鸟知倦。岁时耕耨馀,食息桑榆暖。

优游聊卒岁,谁复议樗散。却坐洓水傍,适我结庐愿。

寒雨苦不止,同云满太虚。漓漓花易绽,脉脉岁将除。

烹茗徐添火,扃门懒着书。有怀多昼寐,凄寂欲何如。

尧历方归圣,虞琴始就声。不先惟帝飨,孰见事天明。

谷旦诹阳复,鸿仪备吉行。宸襟正祗谨,阴孽忽孳萌。

淫雨频兴阵,寒花几坠琼。多言摇改卜,上意益专精。

宗社敷冥祐,穹苍答至诚。斗收连日晦,并与祀时晴。

待晓披阊阖,凝旒下紫清。真廷陈洁馔,亲庙展嘉牲。

爱旭辉黄道,非烟护綵城。旌旗停藻卫,铙吹起严更。

冕服祛繁饰,坛壝即自成。晶荧奠琮璧,和雅荐英茎。

继志还虚次,尊神戒侧迎。千龄俄受胙,万乘已旋衡。

峣阙层霄迥,通衢众目倾。疏刑空犴狱,霈泽浃寰瀛。

统业恢长治,生灵入太平。因知却徽号,传迹固难名。

跨鹤仙人冰雪颜,结楼宴坐月中闲。笙声夜响闻天外,桂子秋香落座间。

斜日黄来渔浦树,隔江青度海门山。西风满抱登临兴,携酒何时一往还。

鱼龙热海果何堪,天醉人间梦自酣。愁绝当时庾开府,声声盲左咽江南。

辛峰石脚霁春泥。香红次第肥。樱桃露重杏烟低。

新旸柳外迟。

蛱蝶岸,鹭鸶矶。听莺斗草归。东风都上丽人衣。纸鸢无处飞。

轻纨歌扇写蝇头,手弄香囊茉莉球。水榭半开帘半卷,绿杨阴下看归舟。

铁瓮高资只半程,柴沟晓发暮金陵。
莫言三宿何濡滞,已觉匆匆役此生。

晨起浇蔬路欲迷,偶将双屐向花蹊。桃源深处何人到,祇觉飘红舞大堤。

西风吹遍百花摧,留得芙蓉独的开。更有主人能醉客,不教箫鼓座边催。

罗裙翠比新荷叶。春衫低约丁香结。双燕或先归。湘帘莫漫垂。

画绡携小扇。障日非遮面。怕到夕阳斜。暖烘双脸霞。

三十年来新辟境,春城郊郭俗繁华。槟榔生啖客唇艳,麦穗横簪女鬓斜。

茅屋人烟连瓦屋,汉家箫管杂番家。惭余数载为名利,辜负寒园桃李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