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破 一作:不斩)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层层浓云。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即边塞古城。

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破:一作“斩”。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 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简析

  这首诗是《从军行七首》中第四首,为诗人采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此诗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表现战士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动昂扬豪迈之情。全诗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写下这首诗篇。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你喜欢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岂说从来用处难,出乘五马看庐山。
凤凰览德下千仞,虎豹憎人上九关。
持论太高天动色,忧时未老鬓先斑。
平生风节谁其似,汲黯朱云伯仲间。
蟾宫虎穴两皆休,来凭危栏送远愁。多事林莺还谩语,
薄情边雁不回头。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
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
谏书平日皁囊中,朝路争看一马骢。
汉节饱曾冲海雾,楚帆聊复借湖风。
皇华命使饱为重,直道酬君远亦同。
投老承明无补助,得为湘守即随公。
远使程途未一分,离心常要醉醺醺。
那堪彭泽门前立,黄菊萧疏不见君。
莽莽荒园,阴阴雾霾。
剃以灌木,带以蒿莱。
鼷鼠踸踔,鸱鸮啸哀。
中有一士,憔悴形海三世不显,终身无媒。
冠裳绽裂,毛发毰毸。
食无余糁,室有浮埃。
朝餐井李,夕荫园枝。
奚有琴册,咏歌喧豗。
亦有流泉,载沿载洄。
岂不辛苦,聊用徘徊。
昊天赋命,如彼之材。
卑不可抗,高其能摧。
贵贱贤愚,孰能迁推?尼父天纵,回亦奇才。
厄陈屡空,曾无叹嗟。
明明圣轨,烈烈高怀。
景行先哲,敢不钦哉。
霏微芳润浥霓旌,历落彤墀散履声。
暝色浮烟迷左掖,碧云将雨近西清。
柳垂青琐千丝重,水落银桥万玉鸣。
沾洒不辞袍袖湿,天街尘净马蹄轻。

堂上琴书暇,名园惬宴游。绿阴交树石,白水散田畴。

林步常惊鸟,沙眠且狎鸥。开轩桑柘接,当径草花幽。

野老时相过,村醪拟共酬。陶然菊松下,乘兴足淹留。

岂无和靖诗,亦有广平赋。
多为花写真,终难尽佳处。

小吏堞前烟水空,淮山无数直丛丛。使君援笔写秋色,舟子唱桡乘晚风。

几处渔家依落木,半汀残照下飞鸿。白云望断仙游远,应在蓬莱碧海中。

黄衫罩甲动成群,靺鞨分排兽面文。
未向九关瞻圣表,即从三辅识官军。

夜深默坐愁如海。月华皎皎流光彩。带影下闲阶。凉花含露开。

铜荷红蜡泪。漏转浑无寐。何处白云峰。悠然度远钟。

紫贝楼阙郁金香,暖云七十红鸳鸯。玉蝉笑拥霞绡裳,星河不堕宫点长。

绿樽滟滟麟髓拥,露重花寒秋不湿。歈歌一声惊怒涛,海鲸夹陛如人立。

谁知浅颦蛾半扫,中有疏萤满秋沼。越兵晓跨西风来,碧波一夜芙蓉老。

重轮上瑞晖,西北照南威。南威年二八,开牖敞重闱。

当垆送客去,上宛逐春归。鬓下珠胜月,窗前云带衣。

红裙结未解,绿绮自难徽。

浮蓱依水。
寄生附林。
托根清流。
委积重阴。
愿树之茂。
乐川之深。
太阳移宿。
葵藿倾心。
至诚茍着。
虽微难禁。
况与夫子。
利齐断金。
敢敷中怀。
贡之所钦。

明州东海角,道院几年开。宝构通丹极,琼林閟玉台。

鍊形长对竹,遣兴独寻梅。羽驾乘云气,瑶坛拜斗魁。

鸣箫朝引凤,飞檄夜鞭雷。芝草灵苗润,珊瑚老树摧。

沧波驯白鸟,幽窟锁黄能。水怪能言语,龙精自往来。

仙家凌宇宙,弱水截蓬莱。汉使游空返,秦皇去不回。

青山褰翠色,赤日涨黄埃。望极苍茫外,羡门安在哉。

溪上先人有敝庐,昔年经始最勤劬。弟兄已作辞家燕,林木谁瞻爱屋乌。

墙角蓬蒿迷町疃,檐牙风雨老枝梧。肯堂肯构真吾事,未让扬雄宅一区。

中阁犹追旧寺名,淩虚阑槛拂云平。烟迷勾漏烧丹灶,雨杂尚书旧履声。

泉水几年明鉴曲,圳田一日布□枰。却收谢客寻山屐,且共禅师语此生。

南山一何高,孤云何珊珊。朝看云出林,暮云复归山。

云归已复出,游子何时还。迢迢云舍远,可望不可攀。

持杯不能酌,怅然起凭阑。

骨肉零丁数十人,年年相别少相亲。几番书去情难尽,今日兄来说始真。

家国独嗟千里远,江湖谁念一官贫。何时拟著东山屐,醉倒松花酒几樽。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