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城头谁构飞薨,水天襟带开江郭。西山南浦,眼前不让,滕王高阁。
回首东湖,昔贤陈迹,雨笼烟幕。更凭栏杳霭,龙沙迷漫,会招取,吹笙鹤。
是处襜帷棨戟。贺生成,万家绣错,沧桑纵改,梁园非故,庚楼如昨。
可惜清晖,等闲付与,乌啼击柝。正鱼龙偃卧,我来长啸,一声惊觉。
咫尺江山,黄水外,龙堆相发。最愁见、边云群起,牛羊无别。
白草已将青草变,平城病与长城没。倩芦笳、吹出汉宫春,梅休折。
天断处,沙如雪。天连处,沙如月。总茫茫冰冻,未秋寒彻。
柳未成条风已断,莺将作语春频歇。劝行人、身滞紫游缰,教华发。
史馆清华未是闲,衮衣何幸在东山。雕鞍晚觅菩提寺,彩鹢朝移荔子湾。
得御名流盈座上,著书关令候行间。皇华使命殊三晋,不向诸侯问玉环。
皇舆行在辟人门,群牧分屯散綵云。习驭每朝供进马,近移毳幕尽宗勋。
神娲踏云补天去,遗下一团苍黑天。千年万年乾不得,长带盘古青紫烟。
玉工剖天天化石,石内星精有馀魄。雕光发炯成禹璧,海王川后输玄液。
帝青呵雾坤倪湿,匣月不开太阴泣。破天残缺无人补,一穴丝丝漏春雨。
空藏老石磨今古,补天何时与天语。
卷珠帘、几番花信。轻寒犹自成阵。一年芳事如朝梦,容易绿深红褪。
寒食近。惟自有、断肠垂柳禁春困。琐窗深静。悄叠损缕衣,凝尘暗掩,金斗熨清润。
章台恨。准拟芳期未稳。旧游细把重忖。鉴鸾钗凤平分久,留取年时心印。
谁与问。待试写花笺,密寄教郎认。妒香怜粉。欲写却还羞,轻颦浅叹,字字搅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