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是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诗人又不禁为之唏嘘感叹。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郊《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有一唱三叹之妙。诗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长。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诗人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苍白,忧伤催人老。“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唐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李贺的诗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有多欢,能几醉。所愿容难遂。四五年来,侬瘦子颜瘁。
刚怜翡翠香因,鸳鸯酽果,都输与、落花流水。
尚何寐。只今片刻良宵,抵过万金贵。倘不能忘,视此结缨佩。
便教系得骊驹,再留几日,总有日、鲽离鹣背。
溪雨寒犹重,山云昼不开。老夫喜閒暇,练水得沿洄。
凫雁冲船过,鱼虾入馔来。故人居渐近,应待举吾杯。
牛渚矶头青雀舫,蛾眉亭上紫鸾笙。月中只可赋秋兴,酒后不宜留步兵。
万里长河何处尽,百年遗恨此中生。水波总是英雄泪,刬却青山气未平。
笑倚空樽谩咏诗,篷窗淅沥雨来时。昏昏暮色中桥畔,犹有青帘在短篱。
隔篱犹记听经时,雏凤于今韵渐清。从此挑灯人伴读,窗前赓和是书声。
蔼蔼都城内,甲第开中逵。赫赫相国门,杂遝贤豪驰。
五更中扉辟,来者肩相差。良久磬折入,俯仰前致辞。
一言得所欲,喜气生须眉。谁云行多露,进趋当及时。
儒生不解事,六籍空覃思。白首著书成,依然卧茅茨。
霜月满楼人独倚,商声寂历撩人耳。谁家玉笛来清夜,海思云情一时起。
忆昔曾登冀北台,萧飒天风海上来。胡沙万里黄云冷,边风四起鸿雁哀。
几度行人折杨柳,几处春声起落梅。庾信楼中曾作赋,郭隗台前空暮埃。
朅来归卧溪边石,萍踪回首云泥隔。卜居空愧杜陵人,草玄谁过杨雄宅。
千山飞雪岁将阑,万木含风气萧索。郢曲遥传寡和篇,相逢况是知音客。
此夜关山月正明,此时闻笛不胜情。砧杵千家捣寒素,玉宇无尘促漏声。
谁为此曲堪凄切,无乃气出与精列。调急能令山鬼愁,韵转忽惊山石裂。
徘徊曲几几相思,搔首乾坤感鬓丝。摇落九歌悲宋玉,凄凉三弄忆桓伊。
今古豪华多迫蹙,劝君且尽杯中醁。何时横笛溯天风,醉卧潇湘烟雨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