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侧重于对天神世界的描写。诗人有感而发,由道士夜晚打醮而驰骋艺术想象。前四句写仙界之美,描写吴道士身着青霓袍,腾飞入太空,叩头请求守护天宫的神兽打开宫门,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云染成彩云,天帝审阅道士发来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旱,天气炎热,死了不少人。作者以此展开议论,认为富人平时享尽荣华富贵,这回热死、干死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恨,只是那些寒士书生尚未享受世间的欢乐,就这么热死、干死,实在太可惜,活着的人也会为他们抱恨无穷。这写出了人间之枯荣不等。因此诗人希望能用汉戟招回寒士书生的魂魄,别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重人贵生,这是道家、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 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吕氏春秋》所说的“贵生重己”, 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等,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这首诗写景写事抒情有机结合,用对神仙世界的肯定来否定现实世界。突出仙界之美,为的是反衬“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的人间事实,表面看是写“绿章封事花元父”的道教科仪,实际上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平。“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正表现了道教重人贵生的道教思想。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使天宫的清丽和人间的浑浊形成巨大反差,在鲜明的对立之中诉说人间的不平,诗人明知道士打醮是虚妄的行为,不过是随感而发,揭示出京城炎热疠疾作祟、百姓遭殃的情状,也反映出寒士的遭际。诗人将扬雄比况自己,诗思归结到“寒士”身上,最终表达的是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题。
寒重花慵,灯疏漏短,清吟谁伴孤影。故人却共春来,倦灯暂销夜冷。
天涯旧梦,又盝曲、红阑催暝。对玉梅、证取心期,早是宿酲轻醒。
檠凤短、茜纱方静。筝雁悄、素弦待整。彩毫怯写银笺,暗香尚留宝鼎。
鸾箫凤籥,看次第、天风吹并。怕俊游、不似年时,负了武陵渔艇。
秋水瀰漫山翠微,西风恰好坐吹衣。浓云将雨东西去,白鸟窥人下上飞。
陵谷是非询野老,沧浪怀抱负鱼矶。迟留莫听严城鼓,待得双桡弄月归。
惊才绝艳世间无,说剑吹箫旧酒徒。花月三生蝴蝶梦,文章五色凤皇雏。
已甘刻意驯龙性,尚复论交到狗屠。此日金昌亭下过,那堪斜日哭黄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