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誇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老人勃窣不足数,惟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谁能五月更披裘,尺布都从市上求。懊恼前官国司马,木棉试种不曾收。
少年雄志事,蒙难誓恢复。人事多乖违,湘累忆初服。
便欲入山深,残年付僧粥。钟鱼倘得力,托命老尊宿。
旧恩苦难忘,沉吟长踯躅。衰病敢自宽,一息还炳烛。
就子请一言,珍重言复止。如彼冰上行,厚薄自知耳。
白雪赓歌少,朱弦咏叹长。天池鹍独运,雾谷豹深藏。
旧地收华戟,新田买石房。閒情齐绮皓,时论伫班扬。
瑚琏登周庙,宗彝画舜裳。西昆分颢气,南斗避寒芒。
六月滦阳扇,三秋镜水航。弹琴无俗曲,辟谷有仙方。
玉海羞麟脯,金茎馈露浆。书空忘咄咄,文陈拥堂堂。
翰府联芳远,枢庭奕叶光。名山留史策,鸟国售诗章。
节拟芝田鹤,音谐律管凰。写经酬道士,立塔礼空王。
藉草连裾碧,分觥注酒黄。竹床吟几小,纱帻鬓丝凉。
离别三生梦,归依一瓣香。升堂乖笑语,在野愧才良。
云拥鄞山雨,潮生定海洋。何时宣室召,四马骤康庄。
昔年奎壁聚星图,文采虚称二妙俱。祇有蒹葭依玉树,初无薏苡似明珠。
凤凰台上天光葭,乌鹊枝边月影孤。壮志未消知己在,敢烦音问慰穷途。
秋风落尽千林叶,恰似并州快剪刀。香冷洞房归末得,一窗明月读离骚。
天下滔滔也,逝者尽如斯。何故逆流牵挽,争似顺流时。
一片孤帆隐隐,万里长风浩浩,相送渺何之。频听长年语,神力勉扶持。
君低咏,吾高卧,两相宜。阅尽风波人世,此地坦无疑。
道自昆仑发脉,又忆龙门疏凿,九曲绕如丝。波浪年年有,清浊几人知。
雷雨涨蛮江,水急浪掀簸。高没大石矶,例不容鼓柁。
篮舆已江边,复返陟嵬砢。欲寻昨宿处,路长计或左。
峰腰有人家,种类尽夷猓。男妇足蹒跚,儿童身袒裸。
土屋集臭秽,笆篱悬果窳。此岂非吾民,寄宿亦聊可。
煮茶良浑浑,炊饭粟颗颗。杂然同一宫,牛羊鸡豕我。
献芹者何人,缁布将头裹。长跪前致辞,谓我为民爹。
慰勉摩之去,独对山月坐。无膏油奈何,且爇松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