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巴陵崒嵂试跻攀,胜概全归指顾间。笑倚松风聊洗耳,隔云好鸟语间关。
山非溪不润,溪非山不幽。溪山相曳绕,相得转相求。
绿渚衔青壁,群峰下碧流。恍疑太虚澹,时将物象收。
轻风来窈谷,兰芷在前洲。跂远人何似,一苇自悠悠。
心微迎鸟语,意得比鱼游。灭明村火见,孤缆向昏投。
所思不可遗,采芳为谁留。
尺一催归白玉京,浮云偏妒月华明。凤凰远举弋何慕,鶗鴂争鸣草不馨。
馆列翘才远致仕,杖携灵寿莫扶倾。重瞳不见贾山久,犹驾轺车作德星。
从来泥古病难瘳,千载涛斜话柄留。报国文章成下策,勤王武略见高谋。
关中转饷功多矣,海外徵粮事就不。但有萧公经济在,酬庸差不愧封侯。
甘霖霁颓阳,屐齿未云惫。雉堞纷四环,瞻瞩随所届。
差鳞市廛胪,陟足泉石怪。仰看山果垂,侧听林禽话。
纡行转陂陀,十笏画境界。明明谢公池,源流汇众派。
堤柳碧尚鲜,涧荷红未败。依然春草塘,茏葱恍披薤。
想其下笔时,同心磁取芥。一蓼忽千秋,诗成喜清快。
亭台渺云烟,林峦俨图画。平生仰止心,于兹泯介介。
惜哉谢客岩,未展石丈拜。行行语仆夫,明发途当戒。
忆昨分携地,匆匆期月馀。年增心懒散,政靡术空疏。
恨别幽兰契,愁同乳虎居。新春将入手,归计定何如。
何年南极星,堕地化为石。至今明月夜,清辉倚天碧。
东风紫燕入丛祠,河上人家记旧仪。古砌半沈天上水,苍松全折雨中枝。
依稀三烛流光夜,想像千官立仗时。独喜啼莺犹未歇,看花一路到汾睢。
一贫报国愧多财,三字称官列上台。投老昌诗称课日,吞声每饭自兴哀。
病鸱凌凤知何有,腐鼠呼鹓更不回。剩好推枰延橘叟,冷吟销尽掞天才。
介子英英起若耶,元龙湖海气应华。补天先鍊娲皇石,汛月何誇博望槎。
行部诸洲宏远略,编成新语整归车。故人僻处湘江上,为赋杨荂当鼓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