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尧舜首制度,巨防高巀嵲。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
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
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
惆怅芳时杜紫薇,登山临水望将归。白门杨柳春风好,尽日依依属阿谁?
风骚遗响正词场。兰蕙采幽芳。青衫红袖才人泪,一声声、费尽柔肠。
多少英雄儿女,话来情短情长。
酒旗影里又斜阳。何处谱宫商。瓜皮艇子春愁重,倚孤篷、閒爇心香。
有井能歌艳曲,无波未减清狂。
西山有灵芝,我采茹其芳。吐气为卿云,绚烂纷天章。
紫微上卿不敢惜,手抉氛埃看五色。虎豹卫关深九重,倏烁电光迷白黑。
归来不是故山遥,天风卷幔正飘飘。化作慈溪泮林雨,坐令嘉植长春苗。
碧涧泠泠煮芹藻,恰似山中采芝好。咀华滋味与人同,粱肉朱门祇素饱。
阖闾城头秋日凉,停云只隔钱塘江。西山日夜生辉光,山中紫芝烨烨长,更结飞霞高颉颃。
燕市陈情客未还,故人相见慰愁颜。曾迟剑舄京华外,却赋榛苓海岱间。
存没诸公皆断梗,乱离九塞各严关。尚须前箸呼闾阊,西望白云何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