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此词抒写少女月夜采莲的惆怅。头两句八字缀时间景物:秋水,秋夜,秋月,水平如镜,月光如雪,构成了一幅秋夜月色雪景图。与此同时采莲常常蕴含着男女情爱意旨的表达,南朝乐府民歌《两洲曲》中即云:“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女子爱恋情郎的心清澈如水、热情似火,显得格外纯真、赤诚。另如晚唐皇甫松的《采莲子》词:“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被岸上的英俊少年迷住了,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她下意识地抛出一颗莲子、一颗少女初恋的心。所以,这里的采莲活动也隐含着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作品善于捕捉采莲女子一瞬间的情感:她面对自己映在水光之中的娇颜,顿生孤寂与惆怅,“红粉”与“寒浪”的映照,“惆怅”心情的揭示,“思惟”意念的抒发,都令这清雅的荷塘月夜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感伤色彩。而她面对寒浪,心感惆怅。为甚?“正思维”,思维什么?词人不回答,留给读者驰骋想象的余地,言尽而意未尽。
这首词写的很精练,紧抓采莲女月夜伫立凝思这一意象,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层层递进,把少女那种孤寂、苦闷、惆怅的心境展露无遗。短短二十三字,就把情景融与一体,可见其卓绝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为国除患,为敌报仇,可恨堪哀。顾当此乾坤,是谁境界,君亲何处,几许人才。
万死间关,十年血战,端的孜孜为甚来。何须苦,把长城自坏,柱石潜摧。
虽然天道恢恢。奈人众、将天拗转回。叹黄龙府里,未行贺酒,朱仙镇上,先奉追牌。
共戴仇天,甘投死地,天理人心安在哉。英雄恨,向万年千载,永不沉埋。
日影半东檐,靖念空杼柚。小堂倦缥书,华池厌修竹。
寂寞既寡悰,登城望原陆。遥山半吐云,岩飙时响谷。
靡靡见虚烟,森森视寒木。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
远瞩既濡翰,徒自劳心目。短歌虽可裁,缘情非雾縠。
东风园林花草香,芳闺寂寞春昼长。佳人独守情默默,银床锦被閒鸳鸯。
终朝倦绣拈针指,怕向花前听莺语。唤回旧事千万端,杏脸蛾眉泪如雨。
玉郎去年辞家时,绿杨红杏娇春晖。绿杨红杏色如旧,怅望玉郎犹未归。
一春鱼雁音书绝,雪肤消瘦千肠结。断肠独立几黄昏,那更青山苦啼鴂。
乘兴同移书画船,名园步步许流连。松林碍日常疑雨,鸟道穿云欲上天。
山势北来当小阁,湖波南望接平田。酒阑无限沧桑感,话著开元各泫然。
幽燕少年年廿五,广颡庞眉气如虎。复仇祇用一横戈,杀贼全凭几枝弩。
昨宵铁骑来边城,报君情急性命轻。摐金伐鼓下榆塞,黄沙万里连行营。
山川萧条日无色,毡帐枪城愁不得。奇勋不羡李征西,苦节徒怜苏属国。
诘朝烽火照狼山,鞭鞘指处千夫环。身经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破敌归来见天子,酾酒椎牛劳将士。戎装乍卸漫还家,明年又报边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