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为《伤温德彝》,中心在一个“伤”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将官温德彝有功而未得封侯一事,借汉代大将军李广的命运作比,对唐代统治阶级的赏罚不明,埋没有人才,进行了大胆的讽刺。
诗人先濡毫大书边将温德彝的卓著功勋:“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古代泛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为戎,戎虏乃对其蔑称。史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麾军直驱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多用典故,借古讽今是此诗的特色,诗中名物事迹皆不可拘泥字面,“一败龙城”喻称边将大获全胜。此两句从“戎虏”的“犯”,写到“戎虏”的“还”,虽然将军的战绩只字未提,但将军的卓著战功已经写出。两句以夸张的笔墨、雄豪的气势,赞颂边将温德彝面对戎虏的进犯,奋起反击,斩获至多,敌军只落个匹马逃归的惨败。昔年建功如此,昂首青云,扬眉吐气。
接着褒扬之笔一顿,厉扬奋发之气全敛,出之以沉痛不平之语:“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李广功劳很大,但不得封侯。他曾反思平生、扼腕怅叹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建者,何也?”丘垄似天山,谓建功天山,死后建冢亦似天山,系化自霍去病祁连山冢典故。霍去病乃汉武帝后族,夤缘少年得志,十八岁即领兵作战,六次征讨匈奴,将西匈奴驱至祁连山以西,二十四岁病逝,汉武帝特许建冢像祁连山,以示殊恩,世以为荣。其墓在今陕西兴平县茂陵(汉武帝陵)东五百米处,土冢犹存。第三句写李广有功“不闻封”,第四句用一“似”字作了入骨的讥讽。题中之“伤”字,其意也就自在其中了。诗人借汉庭暗指唐朝,以李广喻比温德彝,醒警而形象地指责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对一些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将领刻薄寡恩,激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发人深省,令人愤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者岂止边将,诗人亦属其列,故有此同情。纵览《温庭筠诗集》,与此诗旨意相仿者时有可见,《赠蜀府将》云:“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苏武庙》云:“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联类并读,当有助于理解此诗中的悲情恨意。
龙章凤姿,燕颔虎颈。巍巍堂堂,弗严而整。山纳海容,霜根雪节。
可畏而亲,力莫之斡。吾私淑诸,一代之英。多取益给,欲掩滋明。
长庚未艾,白气何来。精爽如在,佳城不开。出卯则角,堕地而班。
岂无所遗,騄骥方闲。高牙赤舄,惟叔惟虎。有之似之,千载一武。
赳赳桓桓,彼徒见诮。他日凌烟,实先前诏。
却缘懒惰得便宜,凿枘方圜不合时。心在蒲团无去住,身随茅屋任迁移。
名山路近终须到,枯木花开未可知。天地喻来齐一指,何妨容我作骈枝。
暖烟轻染柳条新,和气氤氲簇画轮。衮衮春风游冶客,岂知脚底有饥人。
功名我已让曹参,又见曹参定五南。布袜青鞋从此始,济源闻有侍中庵。
黄花红叶满秋山,月浸银河夜未阑。寂寞梧桐深院落,有人何处倚阑干。
君臣数九。发凉风。三弦夷则。白藏通。克谐候管。和六同。
忽睹云间开玉牒,似经禹穴发金函。轻烟染就缣犹湿,淡月书成蜡未缄。
拟向先天寻画一,敢从尘俗学题凡。离离清影楼头过,少妇停针泪满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