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界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病馀儿废锄,门巷草芊眠。来者何所闻,披草足跫然。
封侯谢骨相,使鬼无金钱。梦作白鸥去,江湖水黏天。
陈尸俨在床,昏眩忽如梦。存亡孰主宾?非悟亦非恸。
委蜕良自佳,造化试博控。鱼潜为鸢飞,久羁等一纵。
魂魄犹乐生,亿测恐难中。哀情譬初割,未免护新痛。
此境行及我,万古迫相送。苟生正可羞,不死嗟安用。
空翠夹舆松十里,断碑横路寺千年。遗踪见说降龙井,裹茗来尝悟道泉。
伏腊满山收橘柚,蒲团倚户泊云烟。书生分愿无过此,悔不曾参雪窦禅。
断猿今夕泪沾衣,惆怅朱颜不复归。玉佩无声画屏冷,寒窗灯尽月斜晖。
故人情况近如何。应被酒消磨。醉来笑倚娉婷卧,伤心处、暗揾香罗。
肱曲红生玉笋,鬓偏翠卷新荷。
薰风枕簟届时和。着我醉□歌。襄阳旧事今安在,风流客、屈指无多。
休说玉堂金马,争如雨笠烟蓑。
踯躅城上羊,攀隅食玄草。俱共日月辉,昏明独何早。
夕风飘野箨,飞尘被长道。亲爱难重陈,怀忧坐空老。
晓雾溟濛庭树。弄晴无据。深垂帘幕护轻寒,却约得、炉香住。
燕燕莺莺无语。恼将春去。只多落絮与飞花。还未到、听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