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无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无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无恨不已。陈鸿《无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相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典故,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无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杨贵妃、唐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明月欲上未上,乌鸦东飞西飞。物类皆知所憩,何事游人未归。
秋家元气领谁高,霜里春无半叶凋。笑把鹰鹯鸾凤想,拜公千拜拜溪桥。
宇宙自风月,千年犹一心。典型尊道统,翰墨照儒林。
芹泮香生席,薇垣月满襟。将归滦水上,堂构表登临。
鲸鲵起淮服,郡邑尽烧残。兹城独完好,使者一开颜。
省风降文囿,弭节遵曲干。双池夹行径,累榭在云间。
天远群峰出,地迥沧江还。霞生射蛟室,雁没逢龙山。
开樽华堂上,命酌頫危阑。主人送瑶爵,但云嘉会难。
岂为杯酒驩,乐此罢民安。魄渊无恒彩,清川有急澜。
明晨起骖服,相望阻重关。
君从岭海驾轻舟,余亦潇湘溯碧流。怅望云天俱堕泪,相思月夜一登楼。
鱼龙巨浪春应适,瘴疠深山雨更愁。饱食殊方各努力,南中佳丽足遨游。
平生雅识看山趣,十丈红尘苦缚住。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
初如旭日悬层光,金轮五色阳乌翔。继疑蜃气现楼阁,玉女面面开晴窗。
我欲从之朝帝阙,天门轶荡群仙揖。左驾青虬石凤皇,半途横被罡风折。
纱縠溪流纱觳纹,苏家故宅今犹存。独惜坡公富笠屐,黄州雨雪登州云。
判杭知颍琼儋谪,海外犹留鸿爪迹。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
乃知山水平生缘,一游一览非偶然。公如魂魄犹恋此,与公芒鞋竹杖跻其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