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写景诗。开头两句写的是通往开圣寺的途中景象。诗人并没有设色描绘,而只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进一个旅况萧瑟的境界。山道、乱石、古树、烟霭,旅途的荒凉、寂寞可想而知。但是诗人的感受程度似乎还不仅如此,“萧萧”一词状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的窸窣之声,更增添了旅途的凄凉况味。
到了开圣寺,按常理,诗人该从旅途的寂寞中轻松下来,对这一建于三、四百年前的寺宇进行一番观瞻了。然而,颔联却避却寺宇,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望远,长天寥廓,万木萧疏,天地之间一派深秋的景致。
寺外的秋色是如此萧然,寺内的景致也很寥落。颔联通过马嘶、鸦乱的寺外景色予以烘托,颈联则又以泉落竹间和厨房静寂,僧归塔下与影殿空空相比照,充分地描写了寺宇的衰败寥落景象。上下两联于工整的对偶中,寓抑扬低昂的情调,为尾联的慨叹之音,酝酿了充分的抒情气氛。
面对这一片荒凉的情景,诗人不由得浮起了这座寺宇曾经香火鼎盛的揣想。寺中记载当年兴建时寺宇巍峨、香客络绎之盛况的南朝旧碑依然存在。这一联就眼前所见情景抒发感叹,寓意极深。南朝皇帝佞佛,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不但严重地毁坏了农业,也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腐败,使得南朝的几个小朝代都是国运匆促,接踵而亡。南朝的这一历史事实不但给后来的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也刺激了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引起了历史家、文学家们的反思。因此,诗人面对这荒废的寺宇,虽然也发出了“行人莫问当年事”(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感慨,但是这一感慨里却融进了对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的思索,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无限悲凉的感悟。
全诗以写景为主,由旅途的跋涉而开圣寺周围的徘徊,游赏一路秋景,迤逦写来,别具清畅流美的情致风调。诗人在感怀之余,似乎又对使他身心疲惫的功业之事感到厌倦,由此萌生了隐逸的想法。立意深沉,耐人寻味。
缄来侧理。忙自启。带啼痕。看不尽,独立近黄昏。憔悴画中人。
真真。衷情谁诉闻。闇销魂。
宦游何所得,岁岁客殊方。驰骛不自已,别离是寻常。
资身素无策,遐愧工与商。光景一何速,瞥然度飞黄。
瀛州良不恶,复到澄清堂。借问堂中人,生平有何长。
梦想枌榆社,披襟坐藜床。晦息存夜气,晨兴玩天光。
云胡不归去,老大徒悲伤。秋雨忽开霁,乾坤变清凉。
偶于职守外,沿檄监文场。诸生竞葩藻,寸晷何仓皇。
藩臣喜扬激,宾筵秩觥觞。秋阳暖慈闱,春风游帝乡。
瓶中有红腐,稳慱大官羊。
沧海横流付急湍,当年一柱砥狂澜。吁天抗疏一宸远,斫地高歌宛水寒。
长忆主恩留北寺,当诛臣罪恋南冠。不辞党锢人千古,辽鹤归来尚故官。
有美枇杷子,三珍共一时。朱樱梁苑早,卢橘蜀都迟。
载酒宁辞病,窥园似好奇。酬君要佳句,从古未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