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句,点明咏柳本题。“宜春苑外”四字,点出杨柳所在之地。“最长条”三字,简约的勾勒柳枝的“长条”形状。柳,向以“垂柳”为美,冬去春来,发芽抽枝,很快长条拂地。因而咏柳的作品,总是渲染柳条的柔长。温词言柳,也先写其“长条”,既将柳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而着一“最”字,分明已将人的观感溶于其中。那么,词人不写其他花树,却独言柳,可能只是因为柳的“最长条”,或是另有别的什么原因。但仔细分析即可知,细长柔软的柳条,最能勾起人的离情别绪。柳条随风摇摆,与人难舍又难分,好像还有许多惜别的话,没有说出来,饱含着激情。细细地柳丝,似人的情思。因此,描摹柳的“长条”,已暗示人的伤怀,以物喻人。紧接“闲袅”句,承首句,咏柳枝柔细而俏美的样子。美人舞腰纤软,用以媲美杨柳树枝在春风中舞动的轻柔美妙景象,十分生动可爱。“伴舞腰”,其一“伴”字,描摹柳条与春风结“伴”,即与春风共舞 ,拟人化手法更为浓重,甚得物之神韵。自然地引起下文“玉人”的感怀。
三、四句,借柳而赋离情。说“玉人”肠绝,表明她的悲伤;而用虚词“正是”蝉联,便与首句“最”字挽合,既有开合震荡的节奏感,更强化了此句与上两句之间的一意贯连,即标明,正是春风中摇动的柳条,牵惹起“玉人”的离情别绪。至此,感悟伤怀的题旨充分表露,唱叹之间,使物我无间。“一渠春水赤栏桥”,再以景结拍。此句,表面来看,正与首句景色相合:宜春苑外,碧水红桥,映衬绿柳,为画面增添许多春色。这景象,明丽可人。但是,联系上片“玉人肠绝”,便显然可见眼前景含无限情。作者借“桥”的意向,喻示桥头折柳送别,令人肠断,像汉人送远行者至灞桥伤别一样。故“赤栏桥”一经温词采用,便顿现光彩,使得后世亦常用以描写离别情境。而“一渠春水”的意向,既比拟愁如春水,也象征别易会难、别情无奈,“恰似一江春水流”,空留感伤。
这首《杨柳枝》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言简意深,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不露一丝痕迹,形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正是玉人肠绝处”,在写柳之可爱以后,结合写了古代的女性,既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客观地咏物写人,春风、春水、赤栏桥,却皆染上离人的意绪,读来令人感慨,读者从中自可领略所咏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这首词的咏物和表达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的。一、二、四句均在咏柳,描写柳,但并未点出柳字。而分别用了借代、比喻、典故等修辞方法暗示出来。这种手法既是造成这首词婉约含蓄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想象的余地。
温庭筠的几首《杨柳枝》词描写的是京城长安的杨柳,联系作者的生平,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中年进京应考时游览宜春苑时所作。每当春天之时,微风吹拂,犹如十三女儿的舞腰一般妩媚动人。温庭筠写下了八首《杨柳枝》,这首即是其中之一。
南方春早冻先融,荷锸趋时小异同。要使齐民知水利,亦如前哲变文风。
四时镜净登临美,万顷云垂灌溉通。嗟我一麾江汉上,慨然歆叹似南丰。
日月本同升,东西异圆缺。此心有同然,岂必岐秦越。
之子赤帝胄,盛年列簪笏。驷马来天南,声华振穷发。
使节暇有馀,仙舟停未发。访我步蓬蒿,招游望溟渤。
寒梅香始飞,野寺钟初歇。挥觞互献酬,利涉忘津筏。
自惭朽钝姿,所有空皮骨。壮也不如人,老矣行多蹶。
何以副深期,欲赋情先竭。煌煌金石篇,风雅相扬淈。
八水得清深,三峰同屹崒。仍飞白兔毫,出自蛟龙窟。
贻我比琼瑶,光辉到薇蕨。前旌已戒道,列宿还归阙。
都人咏絷驹,祖席思投辖。宁知倦客心,一日如三月。
申章报未成,及渴泉方掘。诚非和氏珍,敢避荆人刖。
簇鱼湾、沙香露滑,芳名尔雅谁记。春秧远绣蛙田阔,交上嫩苗针翠。
芦荻似。早槭槭萧萧、越渚西风起。轻船罢舣。看带雨锄青,和烟捆绿,人影乱潮尾。
江天渺,不为冰莼动思。也牵幽梦千里。水笆横截闲鸥护,尽足渔乡蔬味。
苍玉腻。等猫笋平头,小剥劳纤指。山厨煮未。认剪叶分梢,穿鲈缚蟹,担唱又盈市。
蟾窟有奇芳,殖根此茂密。人间万种香,企之不可及。
蜀江之水何雄哉,奔腾疑从天上来。飞流直下几千丈,大壑五月鸣风雷。
飘然一望失西北,巫峡清秋起寒色。声撼长川白日寒,气蒸大漠青冥黑。
我时曾向锦城游,观涛独上瞿塘舟。划然长啸震林谷,短箫呜咽回中流。
与君对此嘉兴发,便欲因之泛溟渤。好挟飞仙汗漫游,孤篷醉倚西江月。
峨峨天封观,屹屹嵩阳宫。怒涛声沸沸,偃盖圆童童。
拿云攫雨恣奇怪,老皮张展横晴空。大者根坚介于石,小者枝舞神如龙。
独惜三株火其一,不然鼎足而峙天之中。当年树旁驻仙跸,千乘万骑群候从。
登坛拜将宠锡秩,直欲使尔任所冲。岂知将军不好武,静含秀色森古容。
回天转地自智勇,洗兵销甲何英雄。干耸十丈气郁郁,叶铺千叠光重重。
惟名与器不可假,讵要人爵贪天功。嗟尔将军柏,何如大夫松。
贞心共守壮貌古,劲节肯受头衔封。不惟其人惟其树,秦皇汉武将毋同。
可怜骊山一炬成焦土,茂陵有客悲秋风。岱松已亡叹枯朽,此柏无恙犹青葱。
我来为揖客,眺赏心神融。莫言将军何乃故,敢不封殖忘角弓。
万山风雪一镫死,老屋打头风破纸。傲寒不卧独起舞,高歌者谁子梅子。
苍茫浮白渺天涯,万斛离愁忽涌起。江南亲旧半存亡,梦断蘹香路阻长。
七载云飞怜客瘦,千竿竹冷叹庄荒。无端今雨亦离别,轮铁劳劳役南北。
碧翁何事忌团圆,不使朋山聚一室。汪伦风雅最多情,好吟时作苍蝇声。
更叹袁丝太瘦生,词调玉管韵凄清。才人共为衙官误,如此奇寒远行路。
孤负梅花第一枝,输他桑苎翁归渡。岁寒心远书俱绝,安得与春归顷刻。
各有相思各不知,他时记取鸿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