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马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马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谷深石瘦水潺潺,便是楞伽折桂间。珍重下邳圯上客,一年几度到庐山。
独吟心欲折,南望首频搔。鼓角鲸如立,楼船蜃自高。
青天失战马,落日惨征袍。稍幸王开府,临戎有佩刀。
风姨做作。误佳期、花姨耽阁。竟将伊、檀心一片,付与孟婆吹落。
料如今、怨粉啼妆,应一恨、庸奴难托。只三章有罪,两字无情,以此呼予曰诺。
不料补过微之,竟做了、十郎轻薄。这别鸿新操,雕鸾旧调,可入得小窗弦索。
伊家自错。问章台杨柳,道轻折、而今更莫。多愁杜宇,一任山花自啄。
观光忝昔幸,解组嫌今迟。自嗟姜桂性,兼之蒲迟姿。
七尺猥承匮,四牡几载驰。晚荷储糈寄,寻缀纪纲司。
未几叨敷扰,奚以报鸿慈。禄厚责弥重,汲深绠莫支。
筋力空殚竭,膏肓悲暗滋。匡弼况未效,其如青史嗤。
坐是乞鉴湖,烟水聊自怡。窃庆拜明纶,从此免素尸。
贝丘宵梦绕,岱麓春云垂。华膴非所愿,衡泌可乐饥。
永矢南郭隐,长谢北山移。
紞鼓连声接曙钟,西郊未别且从容。溪流夜涨潮痕在,沙路朝晴草色浓。
归兴鼋鼍殊可驾,旷怀魑魅惯相逢。饱看藏壑频遭徙,一笑虚舟任所冲。
桃花夹林馆,宛似武陵溪。醉后抛书枕,梦回闻鸟啼。
水光花墅外,山色小桥西。尽日无来客,徐吟信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