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 色。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因 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 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 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 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鉴赏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万古荣华旦暮齐,楼台春尽草萋萋。
君看陌上何人墓,旋化红尘送马蹄。
夜雨滴空阶。想见尊前赋咏才。更觉鸣蛙如鼓吹,安排。惆怅流光去不回。万事已成灰。只这些儿尚满怀。刚被北风吹晓角,相催。不许时间入梦来。
夏琯倐已新,夕杓见南指。
孤月雾中来,馀光淡前戺。
赏襟初不浅,极睇天汉涘。
浮云竟未还,多露已徐委。
太虚本自寂,游氛强为滓。
安得千里风,披霄玩澄晷。

小隐丹丘郡,安闲世虑空。运筹边阃帅,昭代将家风。

牙帐霜矛白,宾筵舞袖红。何时同把臂,醉伴钓鱼翁。

平明遥指五云看,十九年来一寸丹。合见文公还晋国,应随苏武入长安。

驱除欲淬新硎剑,拜舞思弹旧赐冠。更忆尧封千万里,普天今日望王官。

麻纸功名笑浪传,如今袖手了尘缘。
交朋零落看书札,花月萧条问酒钱。
数里青山骑犊醉,一床黄叶拥秋眠。
心期兀兀成幽病,谁与高人办草廛。
可笑庭前小儿女,栽盆贮水种浮萍。
不知何处闻人说,一夜一根生七茎。

翠幕无聊语晚鸦。碧云难问阿香车。小屏山外即天涯。

南国可怜生豆子,北人偏解种杨花。感人无谓是芳华。

归来已负百花期,闲拂尘埃看旧诗。
极目平芜二千里,乡心惟有杜鹃知。
羽人仙籍冠浮丘,欲作酂侯且蜀侯,导骑已多行剑阁,
亲军全到近绵州。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唯有夜樽欢莫厌,庙堂他日少闲游。
日重光。奈何天回薄。
日重光。冉冉其游如飞征。
日重光。今我日华华之盛。
日重光。倐忽过。
亦安停。日重光。
盛往衰。亦必来。
日重光。譬如四时。
固恒相催。日重光。
惟命有分可营。日重光。
但惆怅才志。日重光。
身没之后无遗名。

鬓垂绺,衫移钮,一春闲却调筝手。风帘罅,灯花谢。

金钱携向,小窗占卦。下。下。下。

新丰酒,章台柳,问他犹记人儿否。从前话,题罗帕。

柔情终在,薄情难骂。罢。罢。罢。

牵牛遥映水,织女正当车。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经秋离别赊。秋将今夕恨,复看明年花。

寒风十月雪欲飞。居人木榻添纸帏。地炉活火酒频煨。

瓦杯不设羊羔肥。醉来曲肱歌声微。

綵鹢朝天赣水过,喜闻儿听鹿鸣歌。岂应驹步能千里,得际龙飞第一科。

培植深根皆祖泽,光荣奕叶总恩波。谢安挈带同随计,杏苑春风待振珂。

画船晚过淘金碛,不见黄金惟见石。
犹恐黄金价未高,见得锱铢几多力。
卜筑蒲川上,翛然远市廛。
潮声书屋外,月影钓舟前。
地僻红尘净,沙平白鸟眠。
此中幽适趣,不必问斜川。

纵目疑无地,抬头只有天。一身云雾拥,暝色上峰巅。

君处春光妾处秋,离心百尺峻如楼。侬身福命生来薄,注禄单分万斛愁。

五彩画牛头,黄金为点额。
春晴二月初,农人皆取则。
寒食贺新正,铁钱三五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