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诗人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颜生躬四勿,曾子日三省。中庸首谨独,衣锦思尚絅。
伟哉邹孟氏,雄辨极驰骋。操存一言要,为尔挈裘领。
丹青著明法,今古垂焕炳。何事千载馀,无人践斯境。
群山破散纵双流,荡荡平原入戍楼。试遣劳人歌一曲,倚阑斜日看龙州。
维扬太守何雄哉,朝天昨上黄金台。鸡喈喈,鱼钥开。
乌鹊飞,五马来。旦以驱,夕以驰,出宣上德思民疲。
上曰三辅汝治之,五谷再熟蚕八丝。子弟衿佩谈书诗,饰遣随计刀布赍。
丁庸不取釜不肥,骑竹之童请还期。九门煌煌日渐高,天官尚书奏尔劳。
有诏解赐秋水刀,襜帷敕去章贤豪。幸哉淮海今乐土,维扬太守民父母。
何以寿之酒与脯,何以乐之歌且舞。蜷蜷者旃,哕哕其鸾,蹑骢父马行翩翩。
中和乐职歌殿前,愿我圣主寿万年。
空明碧瀁粉离离,寒鹊寻香远不迷。野渡问津人共指,重来犹记折残枝。
圣祖兴王地,风云护大营。天垂紫塞阔,星戴赤山明。
人俗殊淳古,皇文易化成。君行当劝学,无愧鲁诸生。
锦袍花映凤池明,玉佩光摇紫府青。富贵著人如醉梦,倚门慈母眼长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