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诗的开头两句从友人登程的情景写起。首句写友人身着戎装,跨上战马,勾勒出即将出征的战士的英姿。诗人并不泛写戎装,而仅就佩刀提了一笔,既点明了此行性质,也使形象增添了英雄之气。次句对友人奔赴边关加以设想:“翩翩度陇头”,写他的轻快、矫健、急切。上下两句,一静一动,用两个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突出了友人赴边的英姿勃勃的形象。以上两句从外表写。以下两句则从内心写,直接揭示友人的思想境界:“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来肯定友人的思想,从而把友人的行为提到爱国的高度。“小来”两字可见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从而给首二句提供出思想根据,其中既包含有诗人赞佩之情,称慕友人不但形象英姿飒爽,而且更有高尚、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就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这是更为诗人所钦敬的一点。
但是,有这种爱国情怀,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毫不留恋家园,恰恰相反,这种情怀是与对家国的深厚感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为保卫它而离开它,但当离开它的时候,往往对它产生深切的思念。诗人曾有过经年居留塞外的经历,在《安西馆中思长安》等诗中都曾表露过深沉的思乡之情。“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就是这种感情的集中写照。诗人没有去写友人在边疆怎样去从军苦战,却去设想他在万里边关对家乡是如何梦绕魂牵,这就写出了友人对家国的一往情深,而这种设想同时也就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充满关怀和爱护。这种情怀写得很深沉,很细腻,诗的情调到此而一转,但却并不低抑。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祝愿。“清黠虏”是友人赴安西的目的。诗人居漠北时,亲眼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战争不仅造成了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且对战士本身也是一种荼毒。上句愿友人建功,下句愿友人早归,既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同样以国事为重,又表现出双方的情谊,以深厚的情意扣紧“送”字,为全诗作结。
全诗先写友人的英雄风采,再由表及里,从报国、思乡的角度讴歌了友人的美好心灵,最后告诫友人,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别“经秋”。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兵闻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见诗人淳朴的观念中,还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这首诗是天宝十三载(754)岑参第二次前往北疆之前在长安写作的送行篇章。
看鍊神丹骨已成,新骑云鹤上蓬瀛。山中旧伴头将白,遥瞩非烟想佩声。
吴仙落笔皆俊气,浓淡平奇得胸意。召取蓬莱脱角龙,蟠曲张鳞对相戏。
拗怒喷薄烟雾青,千山老干无好形。皮毛几伐现真骨,尘垢摆脱通仙灵。
茯苓长生化精魄,齐弟夷兄共肥瘠。世遥韦毕未可知,凡手安能论什伯。
?背一老蹲若睡,海雏所化或者是。总归元气鸿濛中,太初太素将无同。
秋山斤斧无朝莫,令人南忆闽瓯路。赤城雁宕不难求,布袜青鞋远寻去。
桀桀贞让笑。喜承欢、膝前有子,兴廉举孝。名父箕裘能继续,棣萼竹林偕好。
是团圞、家庆新图槁。回忆柏舟伤逝日,嗟苍凉、身世集于蓼。
心难转,神光稿。离鸾寡鹄谁同诵。有姑媳、玉冰清洁,松菊节操。
义烈一门光阃史,无怪词坛倾倒。有多少、骚客摛文藻。
我与贤郎投缟纻,羡陶欧范堪师表。兰猷然,笔花绕。
北风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飞大如掌。南园老梅冻不开,饥乌啄落青苔上。
破屋寒多午未餐,拥衾对雪空长叹。去岁雨频禾烂死,冰消委巷生波澜。
吴楚井乾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龙宅。豪客椎牛昼杀人,弯弓笑入长安陌。
长安画阁压氍毹,猎罢高悬金仆姑。歌声入夜华镫暖,不信人间有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