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武威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岸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这只黄鹂成了这环境恶劣的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似乎也传达的诗人内心的某种温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首联,诗人的情感含而未发,并未明言,似有一丝苍凉,更有一缕温情蕴含其中,彰显含蓄之美。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而“挂”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诗人很巧妙杨柳意象中留别的内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诗词中柳就有留恋之意。“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这沉甸甸的乡愁,这思乡的痛苦,就很生动地表达出来了,就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把无形的情感——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颈联“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直抒胸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抒发的都是年华已去的感伤。而“青春换敝裘”则补充说明了为什么要悲白发。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难免,而诗人对年华的失去如此悲伤,是因为大好青春年华居然没有建功立业,居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裘”是名贵的皮大衣,是达官贵人才穿得起的,在这里暗指功业。因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盛唐时代的诗人更加是以天下为己任,几乎个个都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够辅助皇帝成就一个盛世。岑参毫无疑问也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一个“敝裘”就明白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志。
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武威)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诗歌的结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芸馆修篁静绝尘,渭川那足比封君。清阴密覆林间石,翠色寒摇水底云。
风好知从宫扇动,茶香宜入御瓯分。裴回永昼人沾醉,归踏青青径草薰。
纬萧图画里,记亲见、草堂幽。甚浴鸭池荒,栖莺柳老,春淡成秋。
汀洲。钓人居处,有平栖、树石记中收。剩得残山一角,冷烟低罥閒愁。
悠悠。往事问沙鸥。文采宋黄州。是少日兵戈,承平觞咏,投老菟裘。
扁舟。待盟旧隐,怅暮天、无际乱云流。怕有夷歌夜起,惊心慵听渔讴。
泮宫西畔野城湾,一拜高风一厚颜。砥柱不随流水去,浮名真作片云还。
当时多士惊鸣凤,此日斯文仰太山。何物斯文澌尽久,芳祠长对夕阳閒。
梦寐渔阳右北平,弯弓走马气凭陵。不知近日燕山雪,添得黄河几尺深。
泼墨生寒云,落笔成奇石。人间藏弆求之迫,天家亦欲观真迹。
遥知奉敕写幽林,风雨惊飞殿廷壁。旧传家学娄江东,丹青妙手神明通,兴到笔健如游龙。
岳岳给谏素鲠直,大有古之诤臣风。闾阎疾苦莫可比,远隔君门万千里。
应诏定绘《豳风图》,不徒皴染闲山水。
少乏超绝姿,瘦鹤存野格。乾坤心自放,颇觉尘土窄。
安得千金橐,使我穷地脉。征途多荆榛,此志宁复得。
今晨跻山颠,纳纳瞰广陌。正东临大江,彷佛海外国。
孤帆扬长风,静入秋气白。层峦引列嶂,下有云雾隔。
不知谁家楼?突兀立远色。禹穴指顾外,历历禾黍黑。
簸荡千古愁,人世一过客。高歌据苔石,坐见日车仄。
目极穷冥搜,一雁长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