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武威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岸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这只黄鹂成了这环境恶劣的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似乎也传达的诗人内心的某种温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首联,诗人的情感含而未发,并未明言,似有一丝苍凉,更有一缕温情蕴含其中,彰显含蓄之美。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而“挂”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诗人很巧妙杨柳意象中留别的内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诗词中柳就有留恋之意。“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这沉甸甸的乡愁,这思乡的痛苦,就很生动地表达出来了,就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把无形的情感——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颈联“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直抒胸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抒发的都是年华已去的感伤。而“青春换敝裘”则补充说明了为什么要悲白发。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难免,而诗人对年华的失去如此悲伤,是因为大好青春年华居然没有建功立业,居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裘”是名贵的皮大衣,是达官贵人才穿得起的,在这里暗指功业。因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盛唐时代的诗人更加是以天下为己任,几乎个个都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够辅助皇帝成就一个盛世。岑参毫无疑问也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一个“敝裘”就明白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志。
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武威)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诗歌的结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月落香寒罢楚辞,梦魂忽与故人期。不言尘海三年别,先读梅花一卷诗。
何逊扬州微醉后,杜陵人日断肠时。欲凭驿使传消息,更倩花光写一枝。
此身只合老江皋,旁挺偏宜寄托牢。绿暗红稀君莫惜,鹅潭烟雨足风涛。
观尘境尽。总把浮名修整。此假合形骸皆不悟,犹然待、巧妆驰骋。
百岁韶华能有几,到七十、难逃逝景。隳里面真真,罪业愈重,无由祛屏。
如省。当初一点,莹清明炳。速认他、从来呼甚么,元是圆成光影。
又唤金丹仍粒粒,好做主、重令永永。愿凡世、人人个个,回头浇淳休逞。
天衣如云初拂石,碧眼仙人散绀发。上有琼华照银阙,绿波无风见蟾月。
瑶圃玲珑翠相结,赤城鳞鳞堆绛雪。采香仙妾纷成列,东行海水飞尘积。
卢敖绿玉杖九节,齐侯枣花散余白。上元酒盎澄天碧,芦刀刻髓流金液。
行厨炰麟烟五色,海上歌鸾闻乐阕。山河率舞灵妃悦,白鹄西飞一双雪。
汉殿何年种桃核,真人宵光眼相射。欲耕下土无阡陌,鼋鼍驱风移水魄。
榆柳凋枯安可摘,昆仑破碎非我宅,骑龙奔云九关辟,登降帝台杳无迹。
坐卷红霞展瑶席,手顿羲和不敢夕。
燕燕复燕燕,将雏画梁畔。玉楼朱户灿如银,翩翩弄影梨花院。
春去烟雨中,花落云巢空。螵蛸悬绣闼,蟪蛄悲秋风。
暄凉一转烛,沧海森丛木。他时舞馆金缸凝,今日颓垣蔓草绿。
谢公墩上牧儿耕,华表柱头野鸢啄。逝水不可回,春晖去难续。
莫奏雍门琴,剩有唐衢哭。白杨风起乌夜啼,燕子还来问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