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山行风雪瘦能当,会喜江花照野航。本与宦途成懒散,颇因诗景受閒忙。
乡心草色春同远,客鬓松梢晚更苍。料得烟霞终有分,未须连夜梦溪堂。
晴溪涨渌如阴苔,晴山插影相低回。画船叠鼓顺流下,波光浩荡征帆开。
滩萦岸缭柂牙转,水石相激如奔雷。须臾已复过绝壁,归路渐近严陵台。
山重溪复境弥迥,暗香忽自空中来。日斜正见丛棘外,炯炯疏片飘寒梅。
槎牙一种独愁绝,含情不语明岩隈。凌波疑是水仙出,缟衣素质行徘徊。
下窥清浅一笑粲,坐使凡卉俱尘埃。山谷之儒已臞甚,龟肠鹤骨世所咍。
相逢顿觉百忧释,不嫁春风谁与媒。舟行易远空回首,角声吹梦心悠哉。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昔献明经策,因知侍御贤。陈蕃能解榻,文举乃忘年。
花柳春城外,湖山玉节前。观风应有作,莫惜野人传。
阑风伏雨扫岚光,天阁珠栊玳瑁梁。自是仙官难得到,白云长护翠屏傍。
早蚕上箔将成茧,晚界蚕方起大眠。两月辛勤敢胥怨,成丝成绢更成绵。
满城风雨泊孤舟,一枕篷窗动旅愁。记得前年春社后,曾随飞燕傍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