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白露变时候,蛬声暮啾啾。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登岩出嚣尘,入谷媚泉石。悠然惬幽趣,不觉几朝夕。
高寻倦冢顶,旧赏叹陈迹。仰惭仙人杖,俯愧谢公屐。
昨日吾弟来,勇往意无斁。今晨蓐食罢,千仞一咫尺。
心期未究竟,眼界已开辟。浮野众麓青,萦云两川白。
须臾互吞吐,变化已今昔。旷若尘虑空,悲哉人境窄。
平生有孤念,万里思矫翮。感此复冲然,胡为尚形役。
竹死不变节,蕙焚尚馀馨。秉性有恒操,墆物非至情。
左崦结层构,中园穿空冥。井花遥上白,风影时献青。
筑灶试丹诀,濡毫誊酒经。一为缨笏累,殊嗟神府扃。
事去虑将澹,感来心已醒。薨薨哀饥鸢,累累叹冻蝇。
逝将命脩驾,薄言旋故坰。㪺秾浇阳卉,泛碧破阴苹。
观化验群品,褰襟咏三精。情素谅已展,爵服吾何营。
主恩朋意两殊遭,知遇无缘答寸毫。只为宫阉多气色,故藏名姓入醇醪。
信风吹已半,三三径里,盼花重转。馆认琅玕,闲把玉箫双按。
修到扬州月样,又添了、十分清艳。钗凤软。珠帘卷尽,画阑敲遍。
别后素手调筝,想暗减朱弦,一丝幽怨。镇日相思,三笑四愁频换。
鳞素空烦六六,怕人去、红楼春倦。凝望眼。巫山断云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