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不横琴、不开樽酒,看花据石为几。葛衫桐帽萧疏甚,大有渊明风味。
苍翠里。喜识字鸦童,剔蠹通园艺。閒情冷昧。认一半模糊,斜阳残影,一半是霜气。
难忘却,七年筑庐南里。分邻园隙堪寄。柴门月露幽如画,入夜蛩声繁细。
秋老矣。想锄灌无人,变了苍苔地。输君高计。等烟水观鱼,云天盼鸟,会得淡中意。
岭外花朝花事齐,故人载酒满江堤。谁知独冒风霾色,千里鸣沙似碛西。
相逢无日不怀归,又是春山听子规。休叹豺狼迷道路,似闻貔虎仆旌旗。
那从薄俗豺青眼,还向高堂念白眉。南望孤云应目断,殊方岁月易推移。
屈指行年垂半百,拘检还如少小时。可怜龊龊窭人子,争似堂堂豪侠儿。
水帘瀑布人罕至,三级背悬五老峰。涧石嵯岈路险涩,深窟风草吟蛇龙。
自从开辟藏难见,可怜彼暴蒙称羡。走势天晴万古雷,流光壑暝常留电。
乱峰云走白日微,玩罢催君及早归。鬼神忌才亦好静,恐有骤雨沾裳衣。
十里珠帘金凤钩,大堤堤上路、旧时游。枇杷花下不知愁,清溪月,夜夜照风流。
往事但悠悠。鸳鸯飞尽处、白苹洲。兰成萧瑟倚江楼。
伤情也,一曲旧伊州。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际。畏日自成阴,隆冬宁灭翠。
虚旷得寂理,懒僻恣浓睡。谁知官府中,获此冲漠味。
白发老门生。投辖称觥。笑余到处有逢迎。酒酌郫筒拚一醉,便友多情。
揽辔锦江行。户外骊声。岭梅香里数邮程。滏水望君如望岁,早贲霓旌。
相引朝来碧涧傍,山林雪尽水流长。未应惊鸟下苔岸,先共观鱼跨石梁。
日淡沙寒鸥自聚,岁阑春入草含芳。鲍昭汤老须同咏,何必人间万事忙。
群贤觞咏恍兰亭,自述诗应写御屏。来日喜看重燕杏,引年何必进豨苓。
汾阳福气天孙宿,扬郡祥占宰相星。开府府开莱丝戏,书香有后已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