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从放弃鱼钓生活,十余年来求见明王,
可叹无路踏上天阶,又想回那隐居之乡。
仲秋季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梦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黄。
平明时分离开铁丘,太阳落山来到大梁,
秋分象多么萧条,雁飞声声南归故乡
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
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点点燃烧枯桑。
故友您在匡城为官,政绩卓著名声正香。
姑且以我玉壶相赠,将它安投放友厅堂。
注释
大梁:战国魏都,唐时为汴州治所。却寄:回寄。匡(kuāng)城主人:即《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之“周少府”。匡城,唐滑州属县,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一从:自从。鱼钓:指隐居生涯。
十载:自开元二十二年(734)作者“献书阙下”(《感旧赋》序)至天宝元年(742)作此诗时,历时九载,“十载”乃举其成数。干明王:向君王求取功名。干,干退,求取。明王,即明主,指皇帝。
谒(yè)天阶:谒见天子。天阶:登天的阶梯,这里指通向皇宫的台阶。
沧浪(làng):水名,具体地址说法不一,这里指隐居之地。
东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岑此行大抵沿黄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复由匡城至铁丘,再到汴州。
雨霜:下霜,“雨”作动词。
夜:一作“日”。故山:指作者的少室旧居。
蕙(huì)草:香草。
平明:天亮的时候。铁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北。
拔剌(bálà):象声词。鹅鶬(cāng):雁的别称。
阴气:阴冷的云雾。
晶光,光亮。
白茅:即茅草,至秋季而变白。
野火:一指原野上焚烧枯草所纵的火,一指磷火,即鬼火。枯桑:枯干的桑叶。
南燕:唐滑州胙城县(今河南延津东),汉代曰南燕县。胙城与匡城紧邻,故此处以南燕代指匡城。
籍籍:形容名声甚盛。
玉壶:取高洁之意。
君子:指周少府。

赏析

  诗歌一开头就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心的苦闷彷徨。诗人“十五隐于高阳,二十献书厥下”(《感旧赋》),自开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时已九年。“弃鱼钓”,说自己决心出仕,“十载”举其成数说于谓时间之长。“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两句概括了“十载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经历,包含着屡遭挫折,不甘归去而又不得不归去的感叹。以上四句语意回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以颇为沉重的情调引起全诗。

  次四句承上文“归沧浪”写归程中的苦闷心情。诗人在秋日辞京远行,一路唯见寒霜遍地,这景物衬托了诗人失意时的心灰意冷。在归程中,诗人特别突出“昨夜”之“梦”来加以描写,借以表现对“故山”的留恋,而故山却是“惠草色已黄”。如同“鹅鶬昨夜鸡,蕙草色已陈”(《暮秋山行》),“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诗句一样,表现出岁月已晚,宿愿难酬的叹息,也反映出进退两难的心境。

  诗的以下八句承上继续写归程,而扣应题目“至大梁”,写到大梁后所见。诗人选定“薄暮”这一时间,有可能是写实,但也有以薄暮景色衬托沉重心情的用意。“仲秋萧条景”一句对大梁所见作了总的概括。以下便选择一些典型景物来写这样一个秋日薄暮的“萧条景”:南飞的鸿雁,阴暗的郊野,秋风和茅草,野火和枯桑,把大梁秋日的薄暮渲染得分外冷落凄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两句用极自然的语言极平常的形象,勾划出深秋郊野的典型环境诗人焦虑郁闷,百感交集的情怀通过这幅图景含蓄地烘托出来。

  诗的最后四句,称赞故友声名,赠玉壶以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为官清正廉洁,呼应题目“奇”字。

  诗人西去长安干谒,失意东归,情绪十分低沉。此间的诗作中不止一次地对此有所抒发,如“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燃客梦,寒杆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如“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一诗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闷。从表现上说,这篇作品与上引诗句一样,多以景习情,显得十分含蓄而又深沉。

创作背景

  这篇作品为诗人离长安东行至大梁后的寄赠之作,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八月。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风雨门前十日泥,荒街相伴只筇枝。
从今老子都无事,落尽园花不赋诗。

弱植生川泽,托根北堂后。昔时青春姿,扶疏映轩牖。

风霜日消落,憔悴复何有。蠹穿枯节断,雨渍虚心朽。

幸不夭天年,犹得胜凡柳。

蝶飞烟草,莺啼云树,满院垂杨阴绿。轻风飘散杏梢红,更吹皱、池波如縠。
珠帘日晚,银屏人散,楼上醉横霜竹。一春若道不相思,缘底事、红绡褪玉。
高住最高处,千家恒眼前。题诗饮酒后,只对诸峰眠。

周岳生申日,商岩梦说辰。共瞻调鼎任,纯用读书人。

位迥登三事,年高过七旬。辞章极恳恳,天语慰谆谆。

风雨停参谒,山林谢隐沦。瓯金名早定,带玉宠方新。

月彩占卿象,台阶切帝宸。汗青严衮钺,制草出丝纶。

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绝邻。蓍龟言必验,藻鉴识还真。

韦孟分传业,王褒颂得臣。饱经誇腹笥,忧国见眉颦。

义补西山阙,途知泗水津。正纲归史法,馀艺入诗神。

彼杜徒称断,为曹但饮醇。武休论绛灌,儒肯堕扬荀。

斗柄初回子,葭灰拟报春。云栖高鸑鷟,雪骨瘦松筠。

具尔钧衡地,巍然柱石身。寿筵如许预,歌咏敢辞频。

芳草茸茸翠辇迟。昭阳初日影、散彤墀。银幡綵胜戴双纚。

金错小,剪出万年枝。

御苑落花时。祠前祈百子、汉家池。承恩唯有臂红知。

中宵梦,频起视胭脂。

久甘抱瓮到如今,已见繁枝结绿阴。有客何来矜技巧,教人机事启机心。

马蹄西路赏春妍。重来十五年。好山如带水如环。红楼罨画闲。
人易老,景如前。停杯俯逝川。归舟回首望云烟。秦人隔洞天。
翠袖馀寒,早添得、铢衣几重。何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山雾湿,倚熏笼。垂叶,鬓酥融。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苹中。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
昨日尚絺綌,今日便衾帟。
在公不关白,故故出不测。
乡来三丈热,变灭在倏忽。
蓬根爽然醒,凉意满巾帻。
团扇岂辨此,羞涩谢陋质。
不必待秋来,理宜长弃掷。

恰如承露汉金茎,一树翘然数片横。赋性雅宜辞艳冶,托根原合寄蓬瀛。

朝飞细雨擎珠润,夜破微云捧月明。几许芳菲羞并列,且将劲质贯时荣。

忆在京华日,过从见性情。雄谈凌贡父,逸调陋耆卿。

勇退缘多病,兹游遂隔生。贻诗犹在箧,珍重抵连城。

兹山翠成城,峭骨乃如许。
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
嵒嵒至於今,丈室枕其股。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
初疑道士羊,亦类交毂虎。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生煮。

春晴登眺拂衣初,山寺清芬袭使车。梦稳金戈销职尽,觥浮绿蚁适情余。

耆英胜会追司马,修禊携觞属太虚。李郭仙舟叨滥入,如椽银管愧同书。

梵志翻著袜,是人皆道错。
宁可刺你眼,不可瘾我脚。
莫莫,醍醐上味,
翻成毒药。

老米不复得,房山或可探。微茫春嶂外,彷佛大江南。

涧水落幽石,树梢分断岚。何时柁楼底,渔唱倚清酣。

田园与在半春天,春事关心夜不眠。
护撒秧畦须拥水,辟栽蔬圃更堤川。
青囊子粒乡风旧,翠箬灵芽社雨前。
独立斜阳无限意,一声发谷野桥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