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将军宅芦管歌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辽东一带九月时节芦叶将断,辽东地方小孩儿们采制芦管。
新制芦管声音清悲多么动听,一支曲于随着风儿飘满海边。
海边一带树木凋零天已下霜,吹起芦管声音嘹亮月色苍苍;
白狠河北戍边士卒更添愁恨,玄兔城南离乡人儿都要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中宾客云集,让那美女手持芦管吹起乐曲
欢奏芦管调儿啾飕胜过洞箫,曲子声卢多么幽远赛过横笛。
半夜时分大堂之上宾客来说,只将芦管声声吹起把酒相劝,
声音精巧惊动路旁丝丝杨柳,又似梅花朵朵飘下落向后园。
座上客人爱听管瞥不愿离去,高卷珠帘遍插红烛再整酒席;
辽东将军乘醉起舞不肯罢休,吩咐美女捧起芦管再吹一曲。
注释
⑴裴将军:指镇守辽东的裴姓将军。芦管:北方少数民族管乐器,截芦苇管制成,类于筚篥。
⑵辽东:辽水之东。今辽宁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芦叶断:芦叶垂条,长势正旺,已到了可摘芦管之时。
⑶可怜:可爱。
⑷海头:辽东近海,故有此称。
⑸海树:海边树木。萧索:萧条。雨:动词,降下。
⑹苍苍:指月色苍茫。
⑺白狼: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
⑻玄兔:又玄菟,东汉有玄菟郡,在今沈阳市东。
⑼辽东将军:指裴将军。
⑽弄调:调拨、演奏。啾飕(jiūsōu):象声词,指芦管之声。洞箫:即排箫,又名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而成。
⑾窈窕:本指女子姿态之美,此处用以形容芦管之声优美动听。欺:压,胜。
⑿杨柳、落梅:这里均含双关义,既指现实的杨柳、梅花,又指《折杨柳》《落梅花》这两文古乐曲。《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落梅花》,皆笛中曲子,常用以抒写伤春悲离之情。
⒀珠帘:嵌有珠子的帘子。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写芦管的产地及其声音特色。前两句在点明芦管来历的同时,勾划出九月深秋、芦叶遍地、辽东小儿采芦管的风俗画;后两句则写芦管声的清悲,并以“风飘海头满”来加以渲染;芦管的清悲,透露出边地的凄清和悲凉,以苍凉气氛引起全诗。诗的次四句承开头继续写芦管声音的凄清悲凉。前两句用萧索的海树、下霜的天空和苍苍的月色构成凄凉的边地景象来衬托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后两句则又以远离乡土、久戍边地的士卒们的心情来陪衬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以上八句通过边地景物的烘托,人物心情的陪衬来写芦管声调“清且悲”的特色。

  以下十二句写裴将军宅中酒宴之间吹奏芦管。前四句先点出“辽东将军长安宅”这一地点及高堂美女、佳宾满座的环境,然后以“啾飕”、“窈窕”形容芦管声调之美妙,井与洞箫、横笛比较来突出其美妙。宴中之人只觉其动听,而不觉其清悲,与上文比较,已另是一副笔调。次四句接上文仍以时间为线索,进一步描绘芦管声调之巧: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把对曲调的描写与对景物想象结合起来,既构成优美的意境,又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诗的最后四句仍以时间为线索,写更阑人静,而宾主都没满足,在人们的这种反映中进一步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芦管在无休无止地吹下去,诗歌也就在这种无休无止的芦管声调中结束。

  这首诗写芦管,分两方面来写。前幅八句与的是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那样一个边地环境中的芦管声,其声凄清悲凉,传达的是戍边战士的忧愁;后幅十二句写的是珠帘高卷、红烛罗列、佳宾满座那样一个将军宅地中的芦管声,其声美妙精巧,传达的是将军高官们的欢娱。辽东戍边是无止无休的,宅中酒宴也是无止无体的,二者通过“芦管”贯穿起来而又在客观上形成鲜明对照。辽东将军而于长安宅中作乐,洞箫、横笛听得腻了,边地的芦管便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是富于笔端的。这首诗前半写芦管声,而以边地景物来烘托,以言其“清且悲”;后半写芦管声,而以“会佳客”、“客未回”、“听未足”为线索,以芦管与箫、笛之类乐器,与《折杨柳》、《落梅花》之类乐曲比较并以对景物想象来渲染,以言其“窈窕”精巧,手法是很高明的。全诗深宏阔大,波澜起伏,意境深远苍凉与清幽婉秀叠用交错。

创作背景

  据《岑诗系年》,这首诗作于乾元年间(765~766),时岑参任右补阙。一日参加一裴姓将军的酒筵,欣赏了芦管演奏而作此诗。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本性慵远行,绵绵病自生。见君绸缪思,慰我寂寞情。
风幌夜不掩,秋灯照雨明。彼愁此又忆,一夕两盈盈。
不独闲花不共时,一株寒艳尚参差。
凌晨未喷含霜朵,应候先开亚水枝。
芬郁合将兰并茂,凝明应与雪相宜。
谢公吟赏愁飘落,可得更拈长笛吹。
芝兰桃李环围著。拥和气、浮帘幕。寿斝交飞争满酌。一声珠B728,数敲牙板,应有梁尘落。
腰金虽重何曾觉。更看悬鱼上麟阁。不用祖洲寻灵药。平时阴德,几人今日,额手称安乐。
散骑真前辈,休文即当家。
泛舟成丽句,散绮见余霞。
惊去沙鸥没,招来酒旆斜。
春归何处觅,篱角见金沙。
从来引玉即抛砖,自笔囊空百不堪。
赖得酒酣须茗饮,聊将青子助回甘。
花孤冷。海棠聘与花应肯。花应肯。海棠只是,无香堪恨。
香无却有仙风韵。能争几日芳期近。芳期近。东风何事,不留花等。
摇摇墙头花,笑笑弄颜色。
荒凉众草间,露此红的皪。
草木本无情,及时如自得。
青春不可恃,白日忽已昃。
绕之重吟哦,归坐成叹息。
人生浪自苦,得酒且开释。
不见宛陵翁,作诗头早白。

琳腴新摘,剩温岩云片,钓带双文似牵蔓。想松煤销夜,研写羁愁,摩挲处、凝得玉鸲泪眼。

呼童花外洗,小叶幡幡,凉翠漂香墨池满。相伴压归装,象管鸾笺,心心待、秋波一脔。

便料理、疏狂炙红丝,定销与天孙,画眉新怨。

脱屣红尘,移家碧山,娑罗树边。有两儿冠带,眼前腾踏,诸孙文采,膝下联翩。

石几焚香,冰瓯涤笔,重注羲经得异传。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

龟巢幸与相连。饮湖水清如饮菊泉。问绛人甲子,今逾四百,皇家钟乳,何用三千。

银艾忘情,玉枝无憾,一味清闲足引年。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

团扇初随碧簟收,画帘归燕尚迟留。閒阶弄影穿明月,笑捻流萤说早秋。

奔驰渐觉岁峥嵘,负郭芜田未退耕。正恐山溪吹岸去,任从烟草唤愁生。

别来竹院门长掩,好去渔舟手自撑。渐晚归心在何许,夕阳低处伴云横。

谁如张璪工松石,拟裂鲛绡画作图。

子真同一性,和靖是三生。山意冷愈澹,月香幽更清。

只应霜雁识,未怯玉龙横。密友惟清士,佳名称素兄。

昨我停车古英六,火鸦飞飞啄人屋。可怜百室尽焦士,野处吞声听宵哭。

今我泊舟黄鹤楼,接天骇浪江风秋。城高不没只三版,杀人恐作江神羞。

我生百事类多忤,悔不穷庐守风雨。无端水火巧为构,女丁妇壬横相侮。

枯肠待饱千瓮齑,蹴蔬敢梦羊双蹄。穷缘未了谍能死,劳生我自窥端倪。

祇惭频年累知己,忍饥索遍金门米。大梁开府今陆公,我愧当时老韩子。

岁除只教文送穷,岂有健笔争天功。吾兄清饱汉阳水,垂翅傥鉴南飞鸿。

登落星楼,望衣锦山,渺渺烟波千里。浑不省何年,醉牵吟袂。

为报离情最苦,叹客与、黄花俱憔悴。香鲈绣鸭,梦中一艇,五湖秋水。

书寄。雁翎系。爱金缕歌残,玉笙吹起。问近日西泠,几人同倚。

可惜梅仙鹤径,但牧马、斜阳青莎里。想背锦、怀古含愁,也似秣陵游子。

迢遥乐平境,寥泬潇湘空。日月光相照,兰椒气未穷。

大招三楚内,余怨九秋中。微有怀忠赋,谁当继国风?

雨气余三峡,云彩藏孤台。雕旗傃暮野,绮席挥春杯。

神仙度影尽,年岁浮心摧。噭噭巴猿响,疑为楚王哀。

君门今阒寂,佳人宁再来?巉岩蒙山路,威纡涧岭斜。

池光疑秋月,泉蕊代春华。寒溪聚瑶叶,浅径萦金沙。

洒然坐相望,高亭流水霞。

朦胧竹间月,出没松顶鹤。何处晚钟鸣,簌簌野花落。

风吹一叶报秋来,天送新凉云影开。今夜月明光倍好,娟娟如水照池台。

兹地舟行数,怀人思惘然。
盈川经此日,流水自唐年。
废邑丛春草,荒山入暮烟。
昔贤不可作,开笥读遗编。

昨见满园丰,今朝尽秃丛。花枯疑带雪,叶老那禁风。

送酒羞陶令,登台恼杜公。何当逢泰运,苗秀日菁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