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于公元750年(天宝九年)。当时,诗人供职于高仙芝幕府,不受重用,因而心情压抑,此时诗作中大都有思乡之语,这一首为其中最沉郁、伤感者。
首联两句以鲜明对比来说明离家西行已越发遥远,返回之期更是渺茫,只能在极度思乡之时偶尔回首而已,可是行程仍然继续往西,那种无奈与沉痛扣人心弦。颔联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景物的重复单调,使诗人在无聊的旅途中,更增对家乡的怀念。颈联极言时间之延滞,路途来回之遥远,表明诗人对域外生活已经十分厌倦,如此则更见思乡之苦,思乡之切。尾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不到一年就头鬓斑白,可见其受愁思煎熬之深。
飞云涌浪天边来,翠色迷空拨不开。逸人怜此一崔嵬,峨翚危檐倚翠堆。
客来楼前怜林樾,坐久神爽愈飞越。移时双鹤何处归,遥见前山两点雪。
少年作客时,浸浸慕若长。干旄络长衢,一呵已神往。
前者为吴令,始复羡游客。觉彼白衫宽,恨我腰带窄。
今日过吴下,客来官已了。从头细忖量,客比官较好。
客是一尺雪,官是一窟尘。欲得客兼势,同年作王人。
拥肿俱无用,人间两散人。相怜初禁酒,有梦尚嬉春。
恃健狂成病,耽吟笑杂呻。填词湖海客,应怪负花晨。
槐日散炎氛。松风解健人。蕙兰轩、拈韵倾樽。莫把闲愁儿兜起,风里烛、病中身。
雏燕已成群。闲鸥未可亲。寄衷怀、沧海粼粼。望断蓬山元圃路,青鸟使、总因循。
箧有进贤草,家无封禅篇。琴书鲜长物,岁月足丹铅。
不朽中郎笔,新题有道阡。如公堪目瞑,何必羡长年。
道人骑鹤入闽邦,梦绕慈闱一念长。红压锦云收荔子,绿攒香树摘槟榔。
晓侵雾露黄冠云,春透山林綵服光。剩有大丹并妙药,三光凋后鬓应霜。
天长三秦祸,人摧万里城。悲风号大树,冷月照危旌。
竟夺全军气,何曾小敌轻。遗民过二曲,飘洒泪纵横。
帘卷星辉如昼。织女渡河时候。龙梭此际应离手。博得鹊桥填就。
一年一度光阴骤。滞清漏。支机石畔重逢又。不似尘寰别久。
吊古閒情付酒瓯,漫将故实考春秋。诗人爱说悲欢处,新月斜阳总是愁。